哈尔滨亚冬会引爆东北冰雪经济
哈尔滨亚冬会引爆东北冰雪经济
2025年2月7日,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式开幕,这场冰雪盛会不仅为亚洲各国运动员提供了竞技舞台,更为东北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国第三次举办的亚冬会,哈尔滨正以其独特的冰雪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打造冰雪运动新地标
为了迎接亚冬会,哈尔滨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亚布力西站经过180天的改造,站房面积从1400余平方米扩大至3600余平方米,可满足600名旅客同时候车。站房设计以“雪浪银花,素裹峰峦”为主题,将雪花、雪山等冰雪元素融入建筑细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交通方面,亚布力景区对亚雪公路进行了全面升级,不仅拓宽了路面,还优化了多个重点部位的安全设施。从哈尔滨到亚布力南站的行程时间缩短至2小时15分钟,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此外,亚布力南站还新增了3列亚冬专线列车,其中包括1列北京至亚布力南站的直通普速列车,为省外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冰雪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亚冬会的举办,东北地区的冰雪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2024年以来,长春冰雪新天地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6万人次。长白山万达度假区在2024年至2025年雪季进行了多项升级,新增130个雪道灯光灯杆,实现夜场全覆盖,并增加了8条趣味型雪道。度假区工作人员表示,自去年11月份雪场开板以来,人流量和预订量较上个雪季显著增加,预计2024年至2025年雪季度假区的经营情况将更加乐观。
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从最初的2700亿元迅速扩张到2023年的89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国冰雪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
创新驱动发展,商家纷纷推出特色产品
在亚冬会的带动下,哈尔滨的商家们纷纷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打造独特体验。在哈尔滨群力音乐公园,一款以历年大雪人为原型的“挖雪人”文创盲盒备受瞩目。该盲盒采用可挖掘石膏设计,让游客亲手“挖出”大雪人,体验感十足。
在中央大街的“国艺小作非遗工坊”,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的景泰蓝掐丝画成为热门商品。工坊还将亚冬会元素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推出了蛇年祈福挂饰、福灯等手工艺品,深受游客欢迎。
餐饮业同样不甘落后,推出了亚冬会主题甜品、冻梨花茶、冻柿子咖啡等创新饮品。位于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家餐饮店更是首创“粘豆包咖啡”,将传统东北美食与现代饮品完美结合,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带动就业增收,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亚冬会的举办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亚布力滑雪场,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当地的建筑、建材、运输等行业获得了大量订单和业务。据统计,吉林北大湖滑雪场已有300多人在附近滑雪场担任滑雪教练,每人每年通过5个月的滑雪季就能赚取7万到10万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黑龙江冰雪装备企业也迎来了发展良机。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一片繁忙,现代化设备正在精心打磨冰刀。据统计,2024年前10月,该公司销售收入达608.7万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37%。企业还成功申请了5项自主专利,冰刀产品出口额增幅达300%。
政策支持,为冰雪经济注入新动力
2024年12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从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四个方面部署15项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旨在推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在政策支持下,东北地区正从“输血式帮扶”转向“激活内生特色经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冰雪经济”成为高频词。辽宁提出高质量发展冰雪经济,壮大冰雪装备产业;吉林明确以冰雪和避暑“双品牌”为引领,持续打造旅游万亿级产业;内蒙古则提出要一体推进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全业态发展。
哈尔滨2025年亚冬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为东北地区冰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规模的扩大、创新产品的涌现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东北地区的冰雪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