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白子孙后代」一代诗仙李白如何给子女起名字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白子孙后代」一代诗仙李白如何给子女起名字呢?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0785344314942108

李白的一生潇洒自在、浪漫逍遥,似乎无牵无挂,其实他也时刻惦念着子女,思念着家人。

据现有的资料我们知道,李白一生共有三个孩子:第一任妻子许氏生育一女一男,女儿名平阳,儿子名伯禽;与东鲁女子非婚生一男,名曰颇黎。

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后继续在各地漫游,一直都没机会照顾孩子。他只好借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相思之情。

天宝六七载,在《送杨燕之东鲁》诗中写道:

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
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

【译文】离别子女已经一年了,一想到他们,眼泪就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流下来。

李白在金陵时作诗《寄东鲁二稚子》中写道: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忴。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译文】家里的一颗桃树是李白走的时候种下的,如今已经三年过去了,该是枝叶繁茂、与楼齐高了吧?女儿平阳长得和桃树差不多高了,靠在桃树边上摘桃花。弟弟伯禽,长得和他姐姐也一般高了。一双儿女因为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亲生父母的照顾,“抚背复谁怜”,想到这里心乱如麻、愁肠百结。

这首诗没有李白式的狂放不羁和纵酒离歌,没有奇特的想象、惊人的夸张,有的只是唠家常一般的娓娓道来。这时的李白只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伯禽&明月奴的由来

伯禽本是周公旦长子的名字。有的人会说,李白也太狂了吧,这不是拿自己比周公吗?实际上这是误解。据专家考证,周公的长子伯禽的名字叫鲤,它的谐音是“理”或“李”。在古代,理、李通用。李白之所以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伯禽,实际上是在名字中暗含李姓。

但是,“明月奴”又该怎么解释呢?有的学者认为明月奴应该算是伯禽的小名。有人说奴隶的“奴”,那不是蔑称吗?实际上这也是误解。

从魏晋南北朝以来,人们起名字特别是起小名,特别爱用“奴”这个字。比如说,东晋皇帝晋明帝,因为母亲是少数民族,他长得很像一个外国人,胡须是黄的,人们就叫他黄须鲜卑奴。这并不是蔑称,他是皇帝,怎么可能蔑称他呢?

还有南朝刘宋皇朝的开国皇帝刘裕,小时候寄养在南方,所以小名叫寄奴。

由此看来,这个“奴”,它更像是一个受称、昵称,类似于“小家伙”的意思。

为什么叫“明月奴”呢?

我们知道李白的诗里边明月和白云的意象特别多,尤其是明月的意象。比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在李白的诗歌中,明月是一个美丽、深情的意象。既然李白这么喜欢明月,也许伯禽小的时候长得很白净,看上去非常可爱,李白就给孩子起这么一个“明月奴”的小名,这当然是我们一个推测,但听上还是比较合理。

颇黎名字的由来

至于李白另一个儿子颇黎,“颇黎”这两个字实际上谐音为“玻璃“,这个”玻璃“不是现在我们家里镶的”玻璃“,在古代,它是一种天然的水晶石,产于波斯,韩愈、李贺还有温庭筠这此唐代很有名的诗人,他们诗里边都提到过“玻璃”这样一种水晶石,可见颇黎在当时为人们所熟知,并受到人们的喜爱。颇黎与明月,都是明亮光明的形象,也许这正是李白取这个名字的原因。

平阳名字的由来

李白的女儿取名叫平阳,有人说,平阳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也有学者认为,平阳是唐高祖女儿的名字,在隋末唐初的征战中,平阳曾立过不朽功勋,是一位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李白取这人名字,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成为一名巾帼英雄。

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推测,实际上是想还原李白的文化背景,了解唐代文化的深层内涵。

李白子孙后代的结局

李白被捕入狱以及长流夜郎的时候,伯禽和平阳这俩孩子还都在东鲁。

李白被关进浔阳监狱时,有《百忧草》一诗说:“星高一门,草掷二孩”,说他遭遇流放上路之时,子女还在乐鲁。

后来李白遇赦回到江夏,在《门有车马客》中说:“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让儿子打扫院落、中堂,便于同客人说话,这个儿子也许就是伯禽。

李白去世前一年,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在《游谢氏山亭》一诗中提到:“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意思是说大醉之后乘着月色回家,远远看到儿子在家门口等我,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可见在李白去世前,伯禽一直都陪伴着他。李白在当涂去世三十年后,伯禽也在当涂去世了。

平阳的结局似乎比较明确,魏颢在《李翰林集序》里边说了:“女既嫁而卒”看来平阳出嫁以后不久就去世了。但是颇黎一直再没有消息。

李白去世五十年后,李白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重修李白墓地并寻访李白的后代,找了三四年,找到了李白的两个孙女,也就是伯禽的两个女儿。

由于伯禽本人只是一介而布衣百姓,不可能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机会,所以这两姐妹只能嫁给当地农夫,没有田地,桑蚕谋生,生活非常窘困。

虽然祖父李白有很高的盛誉,但是以她们当时的身份、地位和境况,实在羞于向当地官员求告,担心辱没了祖上的声誉。

李白生前的愿望

范传正听了这姐妹俩的陈述,心中非常难过,询问两个孙女:你们有什么要求?这两个孙女说,我们没有钱,无权无势,只是希望能够满足我们祖父生前的愿望,把他迁葬到当涂县的青山。

于是,在范传正的主持下,李白墓从当涂县的龙山迁葬到青山,这个青山就是李白非常仰慕的南朝诗人谢朓曾经读书的地方。

这么看来,李白有子女,也有孙子、孙女,但是这一系没有传下来,也就是过去所谓的“绝嗣之家”。李白不愿科举,不重士族高第,入赘相门,未能尽责地照顾子女,子孙无法接受教育,只能沦为贫困的农妇。这是李白的悲剧,也是一代“诗仙”在现实中的遭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