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登科: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重要代表
侯登科: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重要代表
侯登科(1950-2003),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人文关怀,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尤其是农村社会的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录。他的代表作《麦客》、《黄土地上的女人》、《四方城》等,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现实生活,更体现了摄影艺术在记录历史、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独特价值。
侯登科(1950-2003),陕西凤翔人,是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坐标式人物。他以“乡村”“工地·民工”“麦客”为主要线索的拍摄和思想探索,不仅重构了摄影与中国社会现实相联系的文化定位,更以其过程的完整性和个案的典型性,成为观察中国摄影发展的重要代表。
侯登科老师生平简介
1950年出生于陕西凤翔
1982年《侯登科摄影作品展》 陕西临潼
1983年《黑白摄影艺术作品九人联展》北京
1985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5年参与、组织举办《西北风》摄影展
1986年《侯登科摄影作品展》 河南郑州
1986年发表文论《现状与思考》
1987年发表文论《自觉的历程》
1987年策划、参与、组织发起《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
1989年《侯登科摄影作品集》出版 台湾摄影家出版社
1989年发表文论《现实与幻想》
1997年《四方城》(合著)出版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麦客》出版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1“麦客”获《中国作家》散文年度大奖
2003年2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53岁
侯登科以他独特的方式突破了现实身份的限制,摆脱了无谓的杂念而得以心无旁骛地尽其所能为他身边的人与事,做出了无愧于他作为中国农民儿子的良知与他的社会责任感的负责记录与再现。无论是对于职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侯登科的摄影生涯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坐标。他具有职业意识的摄影实践将使所有职业摄影师汗颜,而他真正的业余姿态则将永远使所有真正热爱摄影的人受到感动与鼓舞。摄影,在侯登科这个“边缘者”手中,真正体现了一种摄影所可能带来的艺术民主化的本来意义。同时,侯登科还以他的摄影雄辩地证明,摄影,完全可以是一个纯粹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理想手段,不论他是在“中心”还是在“边缘”。
侯登科,一个在当代中国摄影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代表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批有良知的中国摄影家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他的思想常常在摄影界内外引起震动。侯登科用自然、平朴和踏实的影像,对生活在自己周围劳动者的生存、劳动和命运的具体观察和追踪,他以一个中国农民的视角为历史留下了20世纪最后20年即将消逝的农村生活影像。
19位侯登科的朋友和学者,包括于德水、王征、汪晖、何志云、陈家琪、陈小波、陈晓琦、杨小彦、杨延康、李江树、李百军、李媚、闻丹青、胡武功、秦晖、顾铮、阎新法、彭祥杰、路泞,从不同角度评价了侯登科的摄影成就和人格魅力。这些评价共同展现了侯登科在摄影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侯登科的世界》
《侯登科的世界》是研究侯登科摄影艺术的重要文献,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作品集,下卷为文献集。上卷的作品呈现了侯登科拍摄经历的所有去处。“麦客”、“民工”、“四方城”、“计划生育突击”以主题划分单元,其他以拍摄地点划分单元。下卷文集部分收入了绝大多数的摄影文论;日记部分选择了相关摄影、社会生活以及部分个人生活的内容,这些内容充分呈现了侯登科的精神与情感世界;侯登科致友人的书信主要来自侯登科自己保留的复印件,少数信件由收信人提供。文献集收入近三千张照片,以拍摄时间、地点顺序排列形成侯登科摄影轨迹的图片档案。其中专列一个“侯登科自选作品”单元,这个单元只是侯登科自选作品的一部分,这个部分的重要在于它提供了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判断与选择。本书还呈现了侯登科用过的胶片种类,这也是一种在物质材料上还原作者摄影经历的方式。照相器材、胶片的变化不仅构成了当代中国摄影发展的一个小小侧面,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小小侧面。
书名 | 侯登科的世界 |
---|---|
作者 | 侯登科 |
出版社 |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
ISBN | 9787512208216 |
版次 | 2016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
重印 | 2023年8月 重印仅1000册 |
定价 | 980.00元 |
收藏价 | 78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