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土大黄: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土大黄: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引用
腾讯
1.
https://m.yunqi.qq.com/read/27126162/14

土大黄,又名吐血草、救命王、金不换、野蒿荬,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根部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大黄的植物特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使用方法。

基本信息

别名:吐血草,救命王,金不换,野蒿荬。

来源:蓼科植物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土大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厚且大,呈黄色。茎粗壮直立,高度约为1米。根生叶较大,具有长柄;托叶为膜质。叶片形状为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生叶互生,形状为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上部的叶子逐渐变小,成为苞叶。花序为圆锥花序,花小,颜色为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并呈疏总状排列。花被片共6片,淡绿色,分为两轮,宿存。外轮3片呈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实增大而成为果被,边缘有牙齿,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枚。子房1室,具棱,花柱3枚,柱头毛状。果实为瘦果,形状为卵形,具有3棱,颜色为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为5~7月。

生境分布

土大黄主要生长于原野山坡边。分布范围包括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采制方法

土大黄的采收时间为9~10月,采挖其根部,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后切片,晾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土大黄的根茎粗短,直径约3厘米,有少数分枝。顶端有茎基与叶基残余,呈棕色鳞片状及须毛纤维状,有的具有侧芽及须状根,并有少数横纹。根头呈长圆锥形,长度约17厘米,直径可达1.8厘米。表面颜色为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有横纹,下部具有多数纵皱纹,散有横长皮孔样斑痕及点状须根痕。质地坚硬,断面为黄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味微弱,味道稍苦。

化学成分

土大黄主要含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酸模素、6-O-丙二酰基-β-甲基-D-吡喃葡萄糖苷、阿斯考巴拉酸等成分。

药理作用

土大黄具有抗菌、止血等作用。

性味归经

土大黄性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土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痨咯血、肺痈、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毒、烫伤、疥癣、湿疹等疾病。

用法用量

内服时,煎汤服用,用量为10~15克。外用时,可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附方

  1. 治疗小腹瘀痛:土大黄根9~15克。用酒水各半煎服。(《海南药物志》)

  2. 治疗烧伤:土大黄15克,地榆15克,研细末,加冰片0.3克。用菜油调敷。(《四川中药志》1982年)

  3. 治疗血小板减少:土大黄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4. 治疗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金不换15~21克,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用。(《中医药实验研究》)

  5. 治疗皮炎、湿疹:土大黄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6. 治疗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加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7. 治疗肺痈:金不换草根3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愈。(《白草镜》)

  8. 治疗癣癞:土大黄根以石灰水浸2小时,用醋抹搽。(《湖南药物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