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调水767亿立方米,支撑16万亿元GDP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767亿立方米,支撑16万亿元GDP增长
2024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它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冰期输水:工程运行的“关键期”
当前,南水北调工程正处于冰期输水的关键期。根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的安排,2024至2025年度中线一期工程冰期输水时间为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涉及渠段从安阳河倒虹吸出口到北拒马河暗渠进口;东线一期工程冰期输水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2月28日,主要在东平湖以东的胶东段和黄河以北的鲁北段。
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加上长距离输水带来的气温梯度变化,冰期输水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工程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线公司在安阳河倒虹吸以北段增加了20套气象水温监测设备,实现气象水温实时监测;东线工程则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加强预报预警,确保输水安全。
经济效益:支撑16万亿元GDP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正在持续显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工程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口。这不仅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更有力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以北京为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输水超过106亿立方米,相当于731个西湖的总蓄水量。目前,北京70%的生活用水都来自南水北调工程。有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北京的地表水和再生水可以更多地用于城市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维护,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与社会价值:多重效益日益显现
除了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在生态和社会层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程初步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超过118亿立方米。同时,受水区城市供水保障率大幅提升,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南水北调工程还带动了相关地区的就业。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13529亿元,同比增长12.8%,大规模水利建设吸纳就业314.7万人,同比增长14.9%。
未来展望: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
当前,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主隧洞掘进超过3.3公里;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也在加快进行。这些后续工程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水网布局,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从最初的构想到如今的国家水网主骨架,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改变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格局,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后续工程的推进,这一世纪工程将在国家水安全和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