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雷锋”徐虎:教育的力量
新时代的“雷锋”徐虎:教育的力量
1985年6月23日,上海一个普通的弄堂口,出现了一个醒目的“夜间水电急修特约服务箱”。箱子上写着:“凡附近公房居民遇到夜间水电急修,请写清地址,将纸条投入箱内,本人将热忱为您服务,开箱时间19点。”落款是:中山房管所徐虎。
这个简单的举动,开启了徐虎长达11年的义务服务之路。每晚7点,他都会准时开箱,然后奔走在为居民解决水电故障的路上。从1985年到1996年,除了外出开会、住院开刀,他从未失信。11年的8个除夕夜,他都没有和家人一起度过。这个被居民亲切称为“19点钟的太阳”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贫寒家庭里的“助人为乐”种子
徐虎195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在家务农。虽然家境贫寒,但父亲经常教育他:“做好事是最光荣的,能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快乐。”这些朴素的道理,深深植根于徐虎的心中。
小时候,徐虎就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妹。在学校里,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特别乐于助人。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徐虎知道后,主动拿出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帮同学垫付。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从普通工人到“全国劳模”的成长之路
1968年,徐虎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中山房管所当水电修理工。他深知,要做好这份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过硬的技术。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1985年,徐虎设立了“夜间水电急修特约服务箱”,开始了他的义务服务之路。11年里,他累计开箱服务3700余天,花费超过7400小时,完成急修项目2100多个。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被誉为“19点钟的太阳”。
“徐虎效应”: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徐虎开始培养徒弟,传授技艺。他不仅教他们技术,更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工人加入了义务服务的行列,形成了广泛的“徐虎效应”。
1999年,徐虎原来工作的房管所以他的名字命名,改称“上海徐虎物业管理公司”。2002年,他调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任物业总监。从普通水电工到企业管理者,徐虎始终坚守“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信念。
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
2009年,徐虎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的事迹被广泛宣传,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典范。在全国,以徐虎命名的物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的精神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生根发芽。
2025年1月16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9》专题节目首播。节目中,徐虎的事迹再次被提及,他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的年轻人。从上海到哈尔滨,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徐虎,践行他的精神。
徐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通过教育和传承,这种力量可以无限放大。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像徐虎这样的人,用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用无私奉献点亮他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