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难题不再难!掌握画图法轻松应对
数学难题不再难!掌握画图法轻松应对
数学难题常常让学生头疼不已,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技巧,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其中,“画图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通过绘制题目中的相关图形,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无论是代数还是几何问题,都可以借助画图来帮助分析和解决。例如,在处理相遇问题时,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标注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算式求解;而在追及问题中,则可以通过画出甲乙两人出发时的位置以及他们的行驶方向,进而计算出相遇时间。掌握这些技巧后,你会发现数学难题不再那么难以攻克了。
画图法的重要性
很多小学生做应用题,会一味盯着题目看,不会使用草稿纸草演,更不会画草图梳理题目信息。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画草图的正确方法,更无法体会画图解决问题的价值。可以说,借助画图解题,是孩子打开解决问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平日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演示、多渗透,帮助学生养成画图解题的好习惯。
画图法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线段图法
线段图法主要用于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特别是涉及比例、差额等题目。通过画线段表示数量,可以直观地看出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案例1:数量关系问题
两个小同学折纸鹤,小红折的数量比小丽的3倍还多5个,她俩一共折了53个,问两个人分别折了多少个?
解析:看这个线段图,很容易发现53-5,得出的结果再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小丽折的纸鹤个数。
列式计算:小丽折的个数:(53-5)÷4=12(个),小红折的个数:12 ×3+5=41(个)。
平面图法
平面图法适用于几何问题以及一些涉及面积、乘积关系的应用题。通过画出平面图形,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关系,从而简化问题。
案例2:几何与乘积关系问题
有两个自然数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变,积就增加72;如果A不变,B增加12,积就增加120,求原来两数的积。
根据题目的条件比较抽象的特点,不妨借用长方形图,把条件转化为因数与积的关系。先画一个长方形,长表示A,宽表示B,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两数的积。如图所示。
根据条件把A增加12,则长延长12,B不变即宽不变,如图(2);同样A不变即长不变,B增加12,则宽延长12,如图(3)。从图中不难找出:
原长方形的长(A)是120÷12=10
原长方形的宽(B)是72÷12=6
则两数的积为10×6=60
借助长方形图,弄清了题中的条件,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立体图法
立体图法主要用于解决空间几何问题,通过画出三维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从而解决体积、表面积等相关问题。
案例3:空间几何问题
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8平方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析:由图可知,增加的8平方米,就是正方体的2个面,每个面的面积是8÷2=4(平方米),则正方体的表面积是:4×6=24(平方米)。
列表图法
列表图法适用于解决组合问题,特别是涉及多种选择或分配方案的题目。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可以清晰地展示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找到符合条件的解。
案例4:组合问题
有一个5分币,4个2分币,8个1分币。要拿9分钱,有几种拿法?
由列表图,可以清楚看到共有7种拿法。
树状图法
树状图法主要用于解决概率问题和排列组合问题。通过画出树状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各种可能的情况,帮助学生计算概率或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案例5:概率问题
小明是个小马虎,晚上睡觉时将两双不同的袜子放在床头,早上起床没看清就随便穿了两只。小明正好穿的是同一双袜子的可能性是多少?
解析:假设2双袜子为A袜、B袜,那么4只袜子分别是A1、A2、B1、B2,根据题意作图:
由树状图可知,2双袜子任意搭配有12种情况,其中同一双的情况有4种,所以小明穿同一双袜子的的可能性是4/12,也就是1/3。
画图法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画图法的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和简化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图形,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更容易找到解题的线索。但是,使用画图法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准确理解题意:画图前必须仔细分析题目,确保图形能准确反映题目的条件和要求。
- 图形准确性:画图时要尽量保持比例和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因图形失真导致的错误判断。
- 细节关注:在图形中要注意标注关键信息,如数量、角度等,这些细节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结语
画图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解题工具,但要熟练掌握这种工具,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培养画图的习惯和提高画图的准确性。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不妨先试试画个图,也许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