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开发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南通开发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2025年伊始,南通开发区传来喜讯:在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该区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这是继2024年9月“万事好通·能达无忧”营商品牌获评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百佳案例”后,南通开发区在营商环境建设领域获得的又一国家级殊荣。
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南通开发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件”。近年来,该区坚持“有需即应、无事不扰、说到做到、马上就办”的服务理念,全力打造“万事好通·能达无忧”营商服务品牌,持续提升区域竞争力。
打造“最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引领营商环境优化
为实现“营商环境最高地”的目标,南通开发区制定并实施了打造营商环境“最高地”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连续3年迭代实施109项营商环境攻坚任务清单,涵盖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生产运营、退出市场等多个环节。
在具体举措方面,南通开发区在全市首创推行营商环境“体验官+观察点”政企交流新机制。通过聘请企业代表担任营商环境体验官,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点,常态化收集企业诉求和建议。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打造近80条契合区域特点的创新举措,有效化解企业提出的各类营商诉求近百条。
创新服务:从政策供给到落地见效
南通开发区的营商环境优化,不仅体现在政策制定上,更在于政策的精准落地和企业获得感的提升。
在政策供给方面,南通市相继推出“万事好通”66条、“万事好通”新66条、“万事好通”3.0版和八条提优举措等系列政策。开发区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推出多项特色服务:
- “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从注册登记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流程服务,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限时办结。
- “一件事”集成服务:将多个相关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减少企业跑腿次数。
- “综合查一次”改革:整合多部门检查事项,避免重复检查,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在政策落地方面,南通开发区开发了“小灵通”应用场景,实现政策直达、诉求直报、政企直通。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实时了解最新政策信息,提交服务需求,政府部门则能及时响应,提供精准服务。
案例印证: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
政策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南通开发区炜赋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吉玲表示,公司330万元出口退税款通过电子税务局一天就到账了。“从以往的‘纸质化’变为‘电子化’,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纳税人‘少跑腿’,大大提升了退税质效。”
在民生领域,南通市审计局创新推出的三项督改机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共情式”问题研判、“贯通式”整改协作、“全程式”整改跟踪,该机制推动多项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去年以来,通过该机制促进应退尽退861名困难学生学费465.49万元,清理违规享受困难补助人员228人,将209名实际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展望未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再造一个开发区”
南通开发区的营商环境优化,正为其实现“再造一个开发区”的战略目标提供强大支撑。根据规划,该区将在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到2033年进一步突破2000亿元。同时,将形成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为实现这一目标,南通开发区将聚焦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两大核心。计划2025年引进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80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同时,将大力发展未来通信、未来能源、未来空天、深远海装备等未来产业,2025年占比将突破15%,2033年突破20%。
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通开发区将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努力实现十年“再造一个开发区”奋斗目标。从长江边的“试验田”到现代化新城,南通开发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着新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