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积极心理学点亮大学生心灵:从预防到提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积极心理学点亮大学生心灵:从预防到提升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1
来源
1.
https://www.cas.cn/zt/hyzt/2024lh/2024qglh_mtbd/202403/t20240305_5007424.shtml
2.
https://theory.gmw.cn/2024-07/30/content_37468655.htm
3.
https://theory.gmw.cn/2024-11/27/content_37702663.htm
4.
https://www.sohu.com/a/761029951_121124535
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8783
6.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26132
7.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36763
8.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30192
9.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69418
10.
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786eb3f225d72705e5dbfed
11.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12259.htm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18.9%,其中焦虑、抑郁等内化问题比例高达20.0%。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大学生心态,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0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压力与挑战并存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调查,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恐慌和人际关系敏感等负性情绪,抑郁、焦虑、失眠、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尤为突出。

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 学业压力:繁重的课程负担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让许多学生感到喘不过气
  • 就业焦虑:不确定的就业市场和高期望值,增加了学生的未来担忧
  • 人际关系: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需要重新建立社交网络,处理复杂的同伴关系
  • 家庭期望:父母的高期待和过度关注,给学生带来额外压力
  • 社交媒体影响:网络暴力、信息过载等新兴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心理负担
02

积极心理学: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

面对心理健康问题,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往往是在问题出现后才介入。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培养积极品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积极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主张心理学研究不应只关注心理问题,更应探索人类的积极品质和美好体验。其核心理念包括:

  • 关注优势而非缺陷
  • 培养积极情绪(如感恩、希望、乐观)
  • 发展个人优势和潜能
  • 建立积极人际关系

然而,目前积极心理学在高校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 课程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 教学方法单一:过度依赖理论讲授,缺乏互动和实践
  •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短缺,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
  • 评估体系不健全:过度依赖主观问卷,影响评估准确性
03

实践探索:高校心理健康干预案例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一些高校已经在积极心理学干预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华盛顿大学推出的“五个繁荣”计划,通过在课程大纲中加入支持性信息、使用欢迎幻灯片鼓励社交互动、考试前推广成长心态等五项简单干预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归属感和学业表现。

德拉瓦大学的基础课程倡议则通过重新设计课程,鼓励教师采用互动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调查显示,91%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感到受欢迎,89%的人感到有与教师互动的鼓励。

宾汉姆顿大学则通过增加心理健康支持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远程咨询服务和针对特定学生群体的支持。

04

实用建议: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心态

  1. 培养情绪智力: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调节情绪。

  2. 提升自我领导力:设定合理目标,制定可行计划,通过自我激励克服困难。例如,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就给予自己正面反馈。

  3. 积极自我对话: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思维,如将“我做不到”改为“我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

  4.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与同学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支持能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

  5. 利用校园资源:主动寻求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如心理咨询、压力管理培训等。

  6. 培养成长心态:将挑战视为成长机会,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提升能力,而不是固守“能力有限”的观念。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框架。通过培养积极品质,提升心理韧性,我们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压力,更能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高校、教师和学生本人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支持性、包容性的校园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