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系统:让自动驾驶更聪明
智能公交系统:让自动驾驶更聪明
2025年1月,全国首条跨市自动驾驶公交线路在武汉和鄂州正式开通。这条全长9.8公里的公交线路,不仅连接了武汉新城光谷片区和鄂州片区,更标志着我国自动驾驶公交技术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从深圳的智能交互展示屏到温州的掌静脉识别,从北京的立法支持到武汉的跨城运营,智能公交系统正在让自动驾驶变得更加聪明和安全。
技术创新:让公交更智能
在深圳前海合作区,首批投入运营的B998自动驾驶公交专线配备了多个高清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可以360度精准感知周围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及路况变化。车内设置的智能交互展示屏,能够实时显示车辆周边的车辆情况、路况、行驶速度、刹车情况等信息。虽然目前仍需配备安全员,但车辆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安全员无需介入驾驶操作。
在武汉-鄂州跨市自动驾驶公交线路上,行驶的是一台9座自动驾驶小巴车,具备手动驾驶、自动驾驶和远程驾驶三种模式。随车配备一名安全员,后台设置指挥中心对车辆进行实时数据监管及存储,完善后续行车路径的定量分析。
智能公交系统创新应用
在浙江温州永嘉县,国朗科技推出了全国首个将掌静脉技术应用于校园出行的项目。学生只需通过智能预约桩、掌静脉车载设备以及微乘车码小程序的简易操作,即可轻松完成预约、身份验证核实和车资支付的乘车预约流程。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安全性和便捷性,也为校园交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政策支持:为自动驾驶护航
武汉发布的《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明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智慧停车场、智慧城市物流等多领域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试点。北京也于2025年4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为自动驾驶提供法律保障。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自动驾驶公交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跨城运营需要两城智能交通合作,特别是在数据即时传输等领域。此外,自动驾驶公交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采购和运营成本较高,没有明显优势。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自动驾驶公交将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