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生肖文化再掀热潮
春节临近,生肖文化再掀热潮
随着2025年春节的到来,生肖文化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肖文化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更在当代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博物馆里的生肖展: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于1月18日开幕,将持续至3月2日。此次展览甄选13件/组馆藏与借展文物精品,邀请观众见证蛇灵传说在中华文明中的绵延与变迁。
展览中,商晚期的刻辞龟腹甲残片尤为引人注目。龟甲上刻有两字,右字为甲骨文“它”,最初表示为“蛇”,其字形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蛇的特征。此外,陕西皮影“青蛇架”也是一大亮点。青蛇架是传统影戏剧目《白蛇传》演出所用道具,在戏中起到交代地点、衬托氛围等作用。
与上博的古代生肖文物展不同,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金蛇迎春——第十届中国历代陶瓷雕塑生肖主题系列展”则展示了当代艺术家对生肖文化的诠释。展览展出韩美林先生创作于1970年代的《生肖蛇摆盘》,以及著名陶艺家、博导曹春生的陶瓷雕塑《玉带祥云》,将中国传统的祥云图案和生肖蛇巧妙结合,寓意幸福美好。
生肖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月18日至19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唐人街举办新春庙会,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蛇年。庙会场地搭起大舞台和巨型电子屏,来自中国的艺术表演者带来舞龙狮、扭秧歌、唱京剧等精彩演出,吸引数万民众参与。
“看到这些表演,了解这些既有差异又能共通的传统,真是太棒了。”带着6岁女儿观看舞狮表演的匈牙利民众绍博·卡陶说,“我们希望女儿能体验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生肖文化的商业价值
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工美文创柜台,以京剧中的白蛇和青蛇形象为蓝本设计的“蛇墩墩”系列新品备受青睐。其中,5款形象各异的“蛇墩墩”盲盒最受欢迎,上市至今仅王府井工美大厦工美文创柜台就已卖出1万多个。
“福星蛇墩墩”手持如意,是万事顺意、平安祥和、幸福美好的“福星”化身;青色的“寿星蛇墩墩”手捧寿桃,是福寿绵长、健康长寿、岁月静好的“寿星”化身……源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在林存真看来,设计文创产品并不是单纯“复刻”优秀传统文化,而是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
生肖文化的传统内涵
中国的生肖文化可以追溯到庙宇祭祀和古代的天文观测。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代的天文学家便开始通过观察星象来记录年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记录形式演进为更为亲民的动物象征,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称的十二生肖。
在农村,生肖文化更是深入人心。每当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特别是在农村,传统的生肖庆祝活动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感恩与敬畏。
结语
从博物馆的展览到国际庙会,从传统民俗到现代文创,生肖文化在当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生肖文化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在不断创新中焕发新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