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2X技术新突破: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C-V2X技术新突破: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4年11月,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名为“C-V2X网联智能驾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的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博士表示,这一技术突破将为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带来革命性变化。
全球领先的C-V2X技术
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陈山枝博士指出,中国在C-V2X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不仅在技术标准上占据主导地位,更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C-V2X在技术标准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陈山枝博士表示。目前,中国已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国家级先导区、16个“双智”城市,以及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各地RSU(路侧设备)部署超过8700套,形成了从芯片到模组、从终端到系统的完整产业链生态。
技术应用的最新突破
此次获奖的“C-V2X网联智能驾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集中体现了该技术的最新突破。项目团队通过三大技术创新,实现了网联智能驾驶的跨越式发展:
- 网联智能多目标信息跨域感知融合技术,将感知距离提升至500米,位置精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
- 研制出业界首款网联域控制器,通信模组至感知融合模块的传输时延小于800微秒;
- 建立了全球首个将C-V2X纳入NCAP测评体系的测试评价标准。
这些技术突破已应用于40余家车企和自动驾驶企业,参与推动多个国家级车联网示范区建设,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达29.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00亿元。
产业化面临的挑战
尽管C-V2X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产业化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陈山枝博士指出,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路侧覆盖率和车载渗透率不足。虽然C-V2X技术优势明显,但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发挥最大效益。有研究显示,仅需1%的网联车就能降低14%的交通拥堵,但目前的覆盖率还远未达到这一水平。
二是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陈山枝博士建议,应建立统一运营主体,打通应用层标准,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快速落地高价值应用场景。
未来展望
面对挑战,陈山枝博士提出了三大推进举措:
- 将C-V2X纳入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主动安全测试中,提升车企加装积极性;
- 将V2V(车车通信)纳入国家强制标准,推动前装上车;
- 鼓励地方政府出台C-V2X前装上车补贴政策。
陈山枝博士还强调,C-V2X技术的发展将分阶段推进:近期目标是通过车车协同、车路协同支持辅助驾驶,中远期则将实现全天候、全场景的自动驾驶。未来,C-V2X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开启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新篇章。
“车联网技术与汽车产业的结合发展将经历近期和中远期两个阶段。”陈山枝博士表示,“在近期发展阶段,通过C-V2X车车协同、车路协同支持辅助驾驶,实现车车、车路信息实时共享与交互,降低事故率,提高交通效率。同时赋能特定区域、特定场景下的中低速自动驾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结语
C-V2X技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的关键支撑,正在加速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化的持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智能交通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