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长崎核爆74年后的今天:人类是否吸取了教训?
广岛长崎核爆74年后的今天:人类是否吸取了教训?
74年前,两颗原子弹分别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瞬间夺走了数十万人的生命。广岛的14万人和长崎的7万人在核爆中丧生,两座城市的三分之二建筑被摧毁,曾经繁华的都市瞬间变成人间炼狱。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两座被核武器摧毁的城市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重建并恢复了繁荣。目前广岛人口已突破百万,成为日本十大都市之一;长崎也有40万人口,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这一现象背后,既有自然条件的助力,也有人类不懈努力的结果。
但是,当我们审视当今世界,核武器的威胁并未随着广岛长崎的重建而消失。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截至2024年1月,全球共有12121枚核弹头,其中9585枚处于可用状态。美国和俄罗斯作为核大国,分别拥有1770枚和1710枚部署状态的核弹头,两国核弹头总数占全球90%。更令人担忧的是,实际装载在导弹与飞机上的核弹头数量为3904枚,其中约2100枚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面对核武器带来的巨大威胁,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推动核裁军进程。2017年通过的《禁止核武器条约》是第一个全面禁止核武器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该条约于2021年1月22日正式生效。目前已有70个国家成为该条约的缔约国。条约明确禁止缔约国开发、试验、生产、储存、部署、转让、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并要求各国消除相关设施,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以俄乌冲突为例,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美俄之间的核对抗持续升级。美国多次试射洲际导弹,计划在欧洲部署中短程核导弹;俄罗斯则通过非战略核力量演习等方式展示其核打击能力。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加剧,核战风险升至数十年来最高点。
更令人不安的是,核扩散形势日益严峻。伊朗的浓缩铀库存已达6201.3公斤,纯度高达60%,接近武器级水平;朝鲜的核弹头数量预计已达50枚,并持续进行导弹试射活动。与此同时,美国在欧洲的核弹头现代化改造也在进行中,北约的“核共享”政策引发国际社会对核扩散的担忧。
核恐怖主义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共发生168起涉及核材料的安全事件,自1993年以来累计报告了4243起相关事件。恐怖组织获取核武器制造技术和材料的风险正在增加。
74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广岛长崎的核爆历史,不禁要问:人类是否真正吸取了教训?虽然国际社会在核裁军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核武器的威胁并未消除。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继续推动核裁军进程,为实现无核武器世界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