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蛟龙行动》:10亿投资背后,中国电影人的工匠精神
揭秘《蛟龙行动》:10亿投资背后,中国电影人的工匠精神
在2025年春节档的电影大战中,有一部电影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不是因为它的高票房,而是因为它在票房低迷的情况下依然获得观众认可的品质。这部电影就是《蛟龙行动》,一部投资高达10亿元的军事动作大片,也是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电影。
从《红海行动》到《蛟龙行动》:一个电影人的坚持
《蛟龙行动》的诞生,源于导演林超贤的一个承诺。7年前,《红海行动》以36.5亿元的票房和优异的口碑,成为国产军事电影的标杆。但林超贤和制片人于冬并没有满足于这个成绩,他们开始筹划一部更加 ambitious 的作品。
“我为什么筹重金拍《蛟龙行动》?因为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重工业电影。”于冬表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选择了海军中最神秘、最具科技含量的潜艇部队作为题材。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核潜艇的信息对外公布极少,甚至连好莱坞都很少拍摄现代战争的潜艇对战。
1:1还原“龙鲸号”:200名设计师的匠心之作
为了真实呈现核潜艇的内部结构,剧组邀请了多位潜艇专家担任顾问,包括退役潜艇长、潜艇机电长等。他们从前期筹备到中期拍摄,每场戏都有相应舱位的专家在现场指导。
“龙鲸号”核潜艇的模型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内部设有九个独立舱室,如鱼雷发射区、作战控制中心、导弹储存间等。为了达到高度逼真的效果,从潜艇内部复杂的机械构造到指挥舱内精密的仪器面板,再到武器系统的操作流程,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入研究与精心设计。
“龙鲸号”的制作过程堪称一场“科研项目”。剧组组建了一个由近200名美术设计师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潜艇及其相关海底场景的设计工作。整个制作过程中,现场最多时聚集了超过1300名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旨在打造一部既能展现真实潜艇世界又能彰显中国海军力量的国际化大片。
零下十几度的水下拍摄:导演与演员的极限挑战
在青岛影都,剧组挖了一个17米深的巨大水库,把一艘破损潜艇倒悬在水中,演员们需要进入最底层的水下密闭空间拍摄。林超贤导演更是亲自上阵,抱着摄影机,把自己180度倒吊起来,入水拍摄。这是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中进行的,于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动地说:“这样拼命的导演,全世界也找不到几个了。”
演员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在水下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包括潜水作战、水下打斗等。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演员们提前进行了数月的训练,包括潜水、憋气、水下打斗等。有的演员甚至在训练中失去意识,蒋璐霞等女演员也在生理期坚持拍摄,展现了非凡的职业精神。
从《湄公河行动》到《长津湖》:林超贤的十年磨一剑
从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开始,林超贤就以拍摄高难度动作场面和军事题材著称。随后的《红海行动》《紧急救援》《长津湖》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华。《蛟龙行动》可以说是他十年来积累的巅峰之作。
“我希望在林导最有能力的时候,也是我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把我们最想拍,也最难拍的电影拍出来。”于冬表示。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海军的实力,更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
票房之外的价值:中国电影工业的新高度
尽管《蛟龙行动》的票房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其在技术和艺术上的突破不容忽视。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国电影人在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蛟龙行动》就是2025春节档,最大牌面的电影!”
《蛟龙行动》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对中国电影工业极限的挑战。它展现了中国电影人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双重突破,为未来的军事题材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人有能力也有决心,去挑战最尖端的电影制作技术,去讲述最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