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阿西莫格鲁:AI时代的制度经济学
诺奖得主阿西莫格鲁:AI时代的制度经济学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西莫格鲁,因其在“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繁荣”方面的研究而获奖。这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近年来将研究重心转向AI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诺奖得主的AI担忧
阿西莫格鲁对AI的态度令人深思。他并不担心超级AI的出现,反而担忧“愚蠢AI”的风险。在他看来,AI被错误使用,用于搜集数据、扭曲信息,进一步削弱民主、加剧不平等,这才是真正的威胁。
他对AI的经济影响持谨慎态度。研究表明,未来10年,A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上限不超过0.66%,对美国GDP的总促进作用最高也只有1.56%。这些数据远低于当前科技乐观主义者的预期。
AI时代的经济图景
中国在AI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旨在推动AI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中金公司的《AI经济学》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AI需求市场规模将达到9.4万亿元,2035年为10.5万亿元,2050年将达23.9万亿元。
从行业影响来看,AI将对不同行业产生差异化影响。预计未来十年,AI对采矿、医疗、资源加工、信息、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的生产率提升较大,而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轻工制造等行业的生产率提升较小。
就业市场也将面临调整。短期内,就业可能向轻工制造、住宿和餐饮等行业转移,但长期来看,金融、信息服务、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医疗等行业将吸引更多劳动力。
包容性制度的必要性
在AI时代,包容性制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阿西莫格鲁强调,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需要通过重塑社会权力基础来解决。他呼吁:
- 重塑劳工组织,保障劳动者权益
- 确保政商透明度,防止利益输送
- 运用市场奖励机制,鼓励公平竞争
中国作为包容型制度的代表,更有可能在AI发展中实现公平竞争和经济增长。李扬指出,应对AI挑战需要全面的社会政策:
- 加大教育和技能培训投资,让更多人接触AI
- 对利用新技术获得巨大利润的公司合理征税,用于公共服务
- 严格监管高科技公司,防止市场垄断
- 确保公众对技术发展决策有发言权
结语
AI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正如阿西莫格鲁所言,技术进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未必是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关键还在制度。只有在包容性制度的框架下,AI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非加剧不平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