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民增收新机遇
包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民增收新机遇
包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民增收新机遇
包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正进入快车道。截至2024年,包头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1.23万亩,占基本农田的44.9%。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包头市在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创新模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力。
政策引领,资金保障
包头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优先保障领域,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补助、特别国债资金等方式,全力保障建设资金需求。2024年,包头市争取资金2.28亿元,确保每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不低于2400元。同时,包头市财政局加强与农牧部门协作,督导相关旗县区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规范资金拨付流程。
规模建设,成效显著
在九原区哈业胡同镇乌兰计七村和乌兰计九村,今年实施的5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初见成效。项目总投资达1470.74万元,通过“早谋划、早储备、早设计、早施工、早完工、早受益”的策略,九原区在全区率先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当年使用的目标。
固阳县和土右旗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固阳县主体工程已完工并当年投产使用,土右旗工程进度实现“双过半”。值得一提的是,包头市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解决黄灌区大水漫灌问题相结合,在土右旗黄灌区实施4.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创新模式,示范引领
在土右旗黄灌区,包头市创建了以苗六泉村为核心的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园。示范园采取“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的大破大立整治模式,将土地整乡整村集中流转,引进国有企业经营。通过实施引黄澄清滴灌工程、安装水肥一体自动化控制系统、推广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等措施,打造了黄灌区集中连片、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绿色高产、国企经营的“高标准农田+N”示范园。
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更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规模化经营也为农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双薪农民”。
2023年,包头市粮食产量达124.6万吨,连续12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02元。这些数据背后,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未来展望
包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在持续发力。2024年,包头市计划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9.36万亩,目前工程总体进度已达67.7%,项目资金已支付7961.55万元。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包头市正朝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