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林制药红麴保健品致死事件始末:5人死亡,114人住院
日本小林制药红麴保健品致死事件始末:5人死亡,114人住院
近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制造的红麴保健品导致5人死亡、114人住院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种传统食材为何会酿成如此严重的健康危机?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事件概述
2024年3月29日,小林制药公司公布数据称,已有5人因服用该公司生产的“红麴”保健品死亡,另有114人住院。这一消息在日本社会引发轩然大波,不仅小林制药被推上风口浪尖,使用其红麴原料的100多家日本公司也受到影响,全国陷入“红麴恐慌”。
红麴的历史与功效
红麴,又称红曲,是一种寄生在红曲米上的发酵活性生物菌。其作为食材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初学记》,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具有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红麴中含有的“莫纳可林K”(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胆固醇。
在传统食品生产中,红麴常用于黄酒、米醋、豆腐乳、烤鸭等的加工。近年来,一些国家推出了宣称能“降胆固醇”或“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红曲保健品。
事件调查与原因分析
自2014年起,日本多家医院陆续收治出现尿液变色、四肢肿胀、疲劳无力等症状的患者,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肾衰竭。研究发现,这些症状与服用小林制药的红麴保健品有关。
日本鹿儿岛大学副教授吉崎由美子指出,某些红麴菌会产生柠檬素这种真菌毒素,可能导致肾病。但小林制药的产品并未检测出柠檬素。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3年生产的红麴保健品中检测出了能生成有毒蓝色霉菌的“蒲公英酸”。这种物质具有极高的毒性,实验显示对小白鼠有致命风险。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唐木英明认为,蓝霉菌不可能自然产生于红麴菌中,更可能是生产过程中从外部混入。目前,厚生劳动省联合大阪府已对小林制药工厂展开搜查,以查明真相。
应对措施
小林制药公司已回收三款红麴成分的保健品,并决定对已知的680名受害者进行经济补偿。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立即停止服用相关产品,积极配合召回。小林制药中国公司表示,官方平台已售出的7195份红麴胆固醇保健品可凭实物退货。
结语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即使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食材,一旦进入保健品领域,其安全性也需要严格把关。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时,应谨慎对待,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