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平凡的世界》,来看看这本书吧
喜欢《平凡的世界》,来看看这本书吧
在当今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在这个时候,路遥的短篇精选集《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可能:在困境中,不被情绪裹挟,生长出勇敢、乐观、坚韧的能量,甚至超越困难,活出发光的人生。
位置:二楼文学
面对困难,沮丧不安是正常的反应,但长久困在情绪中,反而会削弱一个人的力量。迷茫与怀疑时,常想到一本书。它展示了一种可能:在困境中,不被情绪裹挟,生长出勇敢、乐观、坚韧的能量,甚至超越困难,活出发光的人生。
这本书就是《平凡的世界》《人生》作者路遥的短篇精选集——《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包含了6篇路遥生涯代表作。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是当代最受欢迎、最受人尊敬的文学作品之一,发行量已超过2千万册。
在困难的时候
人们心灵是那样高尚美好
我们似乎正陷于一个困难的时代,面临着贫穷、孤独、上岸失败、年龄焦虑、工作难找、真心错付……种种困境。在困难的时候,人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路遥给出了动人的答案。
谈及《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的创作,路遥说:“我含着泪水写完了这个故事。主人公的那些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也是我自己所体验过的。我写时就有一种想法:要写一种比爱情还要美好的感情。”
路遥的文字源于他对故乡、对他人、对生活纯粹的热爱。对他来说,故乡是一块“多情的土地”,初春的时候,走在山里,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色的桃花,就是路遥心里“伤及心肺的景色”。
在北京、上海熙攘的人群中,路遥有时会猛地停住,想到父老乡亲们担负的劳苦重担,仿佛看到在遥远的地方,他们光脊背上的汗水被阳光照得亮亮的,他的泪水就忍不住在眼眶中打转。
《一生中最高兴中的一天》的部分情节,正来自路遥真实的经历,年少的他成绩优异,却因贫穷面临辍学,是乡亲们无条件的友爱,改变了他的命运。
“全村人尽管都饿得浮肿了,仍然把那点救命的粮食分出一升半碗来,纷纷端到我们家里。几个白胡子爷爷还把儿孙们孝敬他们的几个玉米面馍馍,颤巍巍地塞到我的衣袋里,叫我在路上饿了吃。”
入学后,同学在不伤害自尊的情况下,借粮给他,给予了他宝贵的友谊。而他面对富有体面的同学,心理不平衡时,也马上意识到“诅咒美是卑鄙的行径”。
回想过去,路遥不由感叹:“在困难的环境里,什么是最珍贵的呢?我想,那就是别人对我的帮助。在困难的时候,人们心灵是那样高尚美好。”
当人的情感变得轻浮
世界却依旧珍贵
美好的不只有心灵,还有这个世界。
在最近悄然兴起的“20分钟公园理论”中,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争取每天在公园里待上20分钟,让平静温暖的大自然给自己“充电”。而《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中,早已书写过这份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纯粹、喜悦与慰藉。
难过的时候,躺在河边被晒得温热的石头上,怀想故乡与童年,就能得到无言的安慰;春天,孩子们在野地里刨出一颗嫩绿的草芽,惊喜得欢呼起来。
清华大学教授格非说:“今天读路遥,为什么一次次被感动?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今天的情感方式变得非常轻浮,我们完全没有能力像路遥那样去书写情感。”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内文
在一切都在迅速消失与变化的时代,生活中任何一种恒定的存在都成为了奢侈,譬如温暖的日常,譬如恒久的自然。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朴素却又丰厚的土地,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和困境中人性的闪光,总能带来莫大的安慰与力量。
现在虽然多灾多难
但我相信未来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的主人公们,都是为具体的生活伤神费力的普通人。他们和今天的我们一样,都在生活的海中挣扎着。
然而,路遥并没有止步于苦难;他深切地共情着每个平凡人的痛苦,并书写着人们奋力走出困境所怀有的勇气,希望与光亮。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中有“从贫困的土地上走来的贫困的青年”。他一天只能喝一碗米汤,饥饿使他走路东倒西歪,脑袋都成了沉重的负担。在出身优越的同学们中,他格格不入,忍受着孤独甚至歧视。
尽管一直在贫困中挣扎,他仍旧相信,未来有许多美好的可能性:
“我就是咬着牙,也要把这苦难的日月熬过去。虽然现在多灾多难,但我相信未来,也对整个社会和我个人都充满希望。”
而在另一个故事里,一位父亲眼中的幸福简单到令人心酸:过年一家人能吃顿肉、妻子有新头巾、孩子们有鞭炮放,就足够让他高兴得一路笑着跑回家。
面对生活的种种问题,他们不纠结过去,也不过度担忧未来,一天的忧虑一天当。或许,今天就可以是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这是普通人朴素、乐观的生活智慧,是路遥的作品带给人的力量与感动,也往往是当下的我们最难达到的生命状态:尽管生活或许有种种磨难,但那在忧郁中徘徊、在欲望中沉沦的,并不是生命的本相,还有温暖、厚重、更接近本质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寻。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内封
他,为万千我们选择普通
也因普通被铭记
路遥认为,对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是:“永远不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你写平凡的世界,你也就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员,而不是高人一等。”
在文坛风行各种西方写作手法时,他坚持用“过时”但更贴近普通人的现实主义写作;在许多作品渲染空虚、颓废的生活状态时,他带着一种信念感,去发现生活的本真与意义。
或许很难再看到一位作家,将血肉情感融入作品中,用生命与青春写下温暖人心的文字;也再难看到一部作品,带着对国度深刻的观察,道出无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心声。
作家陈忠实说,路遥获得的是“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
导演贾樟柯表示路遥是一个“启蒙者”,让他对这个深信不疑的世界,开始懂得一点怀疑。
北大教授陈晓明认为:“路遥抓住他理解的生活的本质去书写,这也是大家在阅读中会产生认识和共鸣的一个缘由。”
生活有晴有雨,希望我们在每个高兴或不高兴的日子里,都能找到力量、安慰与意义感。正如路遥所说:“无论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困难、痛苦甚至不幸,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为我们所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