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良地村:一座隐藏千年的银矿遗址
闽侯良地村:一座隐藏千年的银矿遗址
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廷坪乡良地村,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白银时代”。这里曾是宋代至明代重要的银矿产地,见证了中国古代贵金属开采的辉煌历史。如今,良地村古银矿遗址不仅是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这段尘封的历史。
历史溯源:从宋至明的银矿传奇
良地银矿的开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据《闽侯县志》记载,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在岩壁上尚存有数十个人工采矿的矿坑,坑可相通。最大的坑径约2.5米,深约5米。山脚下遗有许多冶炼过的矿渣。
宋代时,廷坪乡归属怀安县(今属闽侯县)同乐乡兴城里,良地银矿与建宁府(今南平松溪县)的遂应银山、南剑州(今三明尤溪县)的银瓶山银矿等,皆是全国重点的银矿。《宋史·食货·坑治》记载:“元丰元年,诸坑冶金总收万七百一十两,银二十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五两……”这二十余万两的巨额财富中,必定不乏良地出品的白银。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鉴于“金银矿最为民害,且历代银场之弊,利于官者少,损于民者多。”遂减少官办银矿,奉行适度开采之举。于是,民间开采之风开始盛行。良地村族谱中,在介绍当地陈氏一族迁入闽侯时,提及:“银峰陈氏其先世祖,迨明隆庆年间,始入闽,家于银岩之浒,即今良地是也。”由此可知,陈氏一族迁至良地时,银矿就已经存在,这也是良地银矿历史悠久的佐证之一。
景点特色:千年矿洞诉说往昔辉煌
走进良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被寨墙围起来的山峰,寨墙依山势而建,既防止矿工逃跑,又抵御外敌入侵。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攀登,不久便能看到一个个黑黝黝的矿洞口,它们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悬崖上,仿佛是历史的瞳孔,凝视着过往的繁华。
矿洞内部结构复杂,最大的矿坑直径约2.5米,深达5米。站在洞口,抬头可见一方小小的天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勇气。在那个没有现代设备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中开凿出这些矿洞的?又是如何将沉重的矿石运送出山的?
山脚下,一片开阔地曾是古代的冶炼场,当地人称之为“石堡”。在这里,矿工们将开采出的银矿石进行初步冶炼,再由挑担工沿着崎岖的山路,夜以继日地送往福州府城。2009年,福建博物院考察队在遗址中发现了明代永乐年款的青花瓷,这不仅证明了遗址的年代,也展现了当时矿区生活的繁荣景象。
旅游攻略:探访千年银矿的实用指南
交通指南
良地村位于福州市区西北约80公里处,从福州市区出发,可先乘坐公交车或自驾至闽侯县廷坪乡,再转乘当地交通工具或徒步前往良地村。廷坪乡有多条公交线路可达,最早发车时间为5:24,最晚为19:30,具体时刻表以车站公布为准。
周边配套
廷坪乡作为乡镇驻地,拥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乡政府、文化活动中心、卫生院等机构一应俱全。在廷坪村,还可以欣赏到广场舞表演、篮球比赛等文化活动,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气息。
特色美食
闽侯县属于闽南文化区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闽南美食。推荐尝试以下特色:
- 佛跳墙:闽南名菜,以多种海鲜和山珍为主料,经过长时间炖煮而成,味道鲜美无比。
- 肉骨茶:以猪排骨和独特香料烹制而成,汤头浓郁,肉质鲜嫩。
- 沙茶面:以沙茶酱为汤底,搭配各种海鲜和蔬菜,风味独特。
住宿推荐
廷坪乡作为乡镇驻地,应该有基本的住宿设施。建议提前联系廷坪乡政府或当地村民,了解具体的住宿信息。此外,也可以选择在闽侯县城住宿,那里有更多样化的住宿选择。
结语:一段值得探寻的历史记忆
良地村古银矿遗址不仅是福建古代贵金属开采的重要见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宝贵资料。在这里,每一处矿坑、每一块矿渣都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白银时代”。对于历史爱好者和旅游者来说,这里无疑是一处值得探访的宝藏之地。不妨趁着周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探秘之旅,亲自感受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