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地震预警系统的守护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地震预警系统的守护者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9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4/07/27/ARTIa8eDddxCcfuQEm0hiEdq240727.s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31A0101D00
3.
http://www.365icl.com/m/view.asp?AID=2319
4.
https://web.csp.chinamcloud.com/cms/cdgxqrmt_html/APP/fglm/4895354143.shtml
5.
http://www.365icl.com/m/view.asp?AID=2318
6.
https://www.showapi.com/news/article/6699205c4ddd79f11a013a54
7.
https://www.baike.com/wikiid/6717408341521066027
8.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137225.html
9.
https://www.biaokezhan.com/zcxy/6828.html

2024年12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牵头的“多灾种监测预警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填补了5项灾害预警领域的空白,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地震预警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军者,其贡献不容忽视。

01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与技术特点

地震预警系统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电波传播速度远超地震波的特点,在地震发生后,破坏性地震波尚未抵达预警目标时,通过密集的地震监测预警台网快速发出预警信号。研究表明,提前3秒预警可以减少14%的人员伤亡率,而提前10秒则能减少39%的人员伤亡率。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 高精度监测:通过密集布设的地震监测台站,实现对地震波的精准捕捉。目前,该系统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超过240万平方公里。

  • 快速数据分析:系统采用先进的算法,能够在地震发生后的几秒钟内快速分析地震参数,如震级、震源深度和位置,为预警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 多渠道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可通过智能手机、电视、广播、专用接收终端等多种渠道发布,确保信息能够及时触达各类用户。

  • 智能化应急处置:系统不仅能够预警地震,还能预警滑坡、泥石流、山洪、内涝等灾害,具有直达用户的高可靠短临预警服务能力。

02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贡献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该研究所与应急部门、地震部门联合建成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已覆盖240万平方公里,2020年与中国地震局签约共建中国地震预警网,共同推进地震预警服务社会。

研究所的主要贡献包括:

  • 技术创新:研发了自适应模糊聚类和“天、空、地”多源信息时空关联融合技术,解决了弱信号条件下多灾种监测预警信息可靠提取的技术难题。

  • 平台建设:建立了中国首套多灾种监测预警技术系统,构建了省级“天、空、地”多源数据多灾种监测预警平台。

  • 信息发布:研制了多灾种预警信息的秒级公里级靶向发布技术,建立了首套内置手机操作系统的多灾种预警接收技术。

  • 行业应用:针对电力等行业灾害应急处置的特点,建立了电力等行业多灾种应急处置技术,支持了重大工程灾害快速预警和高效处置。

03

实际应用效果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系统已在多次地震中得到实际应用,效果显著。例如:

  •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该系统成功预警,给日喀则市提前37秒预警、给拉萨市提前86秒预警。

  •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5.5级地震发生后7.5秒,国家铁路地震信息交换平台收到国家预警工程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多趟载客列车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 在多次地震中,预警系统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服务众多领域和行业,自2011年起,持续13年安全服务社会,连续预警81次破坏性地震。

04

未来发展前景

尽管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

  • 预警盲区:由于预警技术系统捕捉地震波、自动作出判断决策并发出警报需要时间,这段时间里,破坏力强的横波所传播的范围内是来不及预警的,因而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存在预警盲区。

  • 误报和漏报风险:作为全自动实时系统,还存在误报和漏报的风险。

  • 预警时效性:虽然目前在重点预警区首报用时平均仅需7秒,但在一般预警区首报用时仍需10至30秒,需要进一步提升预警速度。

未来,地震预警系统将向更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提升监测网络密度,进一步缩短预警时间,扩大预警覆盖范围。同时,系统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如电梯、燃气、电力等,实现更全面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将继续在这一领域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为提升我国灾害预警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