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地震局:打造世界最大地震预警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地震局:打造世界最大地震预警网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0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cehua/June2nd/fmxw.s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4/07/27/ARTIa8eDddxCcfuQEm0hiEdq240727.shtml
3.
http://kpzg.people.com.cn/BIG5/n1/2024/0729/c404214-40287441.html
4.
http://kpzg.people.com.cn/n1/2024/0729/c404214-40287441.html
5.
https://www.ief.ac.cn/
6.
https://www.cea-igp.ac.cn/cxdt/280837.html
7.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7/content_6964621.htm
8.
https://data.earthquake.cn/
9.
http://www.kxsz.org.cn/wdgc/kpxxhtsgc/art/2025/art_c5b9252ace5e4f70b681c7795fa067c3.html
10.
http://paljc.com/NewsDetail/5059619.html

2024年7月,中国地震局宣布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这一重大工程不仅在规模上创下世界之最,其预警能力和技术水平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增添了重要利器。

01

地震预警的科学原理

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主要地震波: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约为每秒6公里,但破坏力较小;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约为每秒3.5公里,但破坏力较强。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最先到达的纵波,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在破坏性更强的横波到达前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宝贵的避险时间。

02

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成就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于2018年启动,历时5年建设,建成了由近2万个监测站点组成的地震监测网络,覆盖全国范围。在华北、东南沿海、南北地震带、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实现了秒级地震预警能力。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处理技术,重点预警区首报用时平均仅需7秒,一般预警区首报用时在10至30秒之间。

这一预警网络的建设规模和覆盖范围均居世界首位。相比日本、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地震预警系统,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具有预警覆盖区更大、时效性更强、稳定性更好、服务人群更多的特点。

03

实战应用:从科研到救命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在震后6.2秒成功发布预警信息,实现了对震中及其周边地区150万人口的秒级预警全覆盖。震后11分钟自动产出地震烈度分布图,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行业应用方面,地震预警系统已在铁路、核电、燃气等多个关键领域开展示范应用。例如,在山东平原5.5级地震中,国家铁路地震信息交换平台在地震发生后7.5秒收到预警信息,多趟载客列车采取紧急制动措施,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事故。

04

创新驱动:从“追赶”到“领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基于成都超算中心国产化算力,成功研发我国首个亿级参数的地震学领域预训练大模型。该模型于2024年7月发布,不仅在地震监测预警、泛在振动感知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更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等重大项目提供了有力的AI技术支撑。

05

未来展望:从“预警”到“智防”

尽管地震预警系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预警盲区、误报漏报等技术挑战。未来,中国地震局将继续优化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精度和可靠性。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地震应急避险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入,地震预警系统将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将在全球地震灾害防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