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青少年如何科学进行力量训练?
秋冬季节,青少年如何科学进行力量训练?
秋冬季节,正是青少年增强体质的好时机。根据妙佑医疗国际的专业建议,青少年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不仅能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还能帮助保护关节免受运动损伤,并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专家指出,孩子应从轻重量和控制性运动开始,注重正确的姿势和技术。此外,家长和教练应在孩子的训练过程中提供监督和支持,以确保安全有效的锻炼效果。
秋冬季节,为什么需要力量训练?
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人体的肌肉和关节更容易变得僵硬,这增加了运动时受伤的风险。通过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温度和弹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此外,秋冬季节户外活动减少,青少年往往容易久坐不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定期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促进身体健康。
在秋冬季节进行力量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热身:由于气温较低,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热身运动。建议进行5-10分钟的轻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跳绳,以提高身体温度和血液循环。
适度增加训练强度:秋冬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率会略有下降,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训练,以免造成身体疲劳和免疫力下降。
注意保暖:在户外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穿着适当的运动服装,保持身体的温暖。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服,避免感冒。
补充水分和营养: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在训练前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同时,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支持训练效果和促进恢复至关重要。
青少年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
选择合适的年龄阶段:一般来说,8-12岁的青少年可以开始进行基础的力量训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身体协调性和理解能力,能够按照指导进行训练。
采用轻重量和控制性运动:青少年的力量训练应以轻重量和控制性运动为主,避免过重的负荷。建议使用自身体重、阻力带或轻重量的哑铃进行训练。重要的是注重正确的姿势和技术,而不是追求举重的重量。
保证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青少年的骨骼和肌肉仍在发育中,因此需要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建议每周进行3次力量训练,每次间隔至少一天。同时,每次训练后要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帮助肌肉放松和恢复。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青少年力量训练应在具备相关经验的教练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教练可以确保训练计划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同时纠正错误的动作,避免受伤。
实用的力量训练方法
速度训练:通过短跑、上坡跑、牵引跑或沙地跑等形式,可以有效发展下肢的爆发力。但要注意控制训练时间和次数,避免过度疲劳。
弹跳练习:单足跳、双脚跳和跳越障碍等练习能增强腿部力量和协调性。为了保护关节,建议在柔软的地面上进行这些练习,如草地或体操垫。
投掷练习:投掷垒球、实心球或小重量铅球等重物,可以发展上肢和核心肌群的力量。选择适合孩子能力的重量,避免使用过重的器械。
自身体重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悬垂举腿和腹背起等练习,是发展全身力量的有效方法。这些练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进行调整,例如从膝盖俯卧撑开始,逐渐过渡到标准俯卧撑。
循环训练法:将6-8个不同的练习动作组合成一个循环,每个动作进行30-60秒,然后休息30秒,重复2-3轮。这种训练方式既能发展力量,又能提高心肺功能,同时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打破误区:力量训练会影响身高吗?
“练举重可能会让孩子变矮或影响孩子长高”,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或顾虑。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能训练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举重队科医团队负责人李清正表示,这是大家对举重的一个普遍认识误区。“我们曾经做过调查,为什么大家认为举重会让孩子变矮,是因为举重运动员普遍看起来个子都不高,实际上是基于竞技体育选材的原因,如果个子越高,做功的距离越长,克服重力做功需要的力就越大,因此个子相对较矮的运动员更适合举重,但并不等于练习举重会让孩子变矮。”
由此也延伸出另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力量训练会不利于孩子长高。对此,李清正予以明确否定,并强调青少年一定要加强力量训练。“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各类科学研究都证明力量训练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采用合理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不但无害,而且有益于生长发育,能够加强骨骼坚固度,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
“力量是进行许多运动项目锻炼的基础,是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青少年练习短跑项目,其实也需要力量,力量增加了,爆发力才会更强,有助于成绩的提高。”李清正说,“举重并不是单纯的力量项目,它实际上是以力量为基础的技术类项目,对技术要求很高,一旦能够掌握正确的举重动作,身体力线正确,会有利于青少年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对错误姿态的调整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也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更加科学地看待和了解举重项目。”
另外,还有人觉得力量训练就是举很重的杠铃,这也是一种误区。李清正表示,力量训练的范围非常广泛,弹力带、沙袋、哑铃甚至瓶装矿泉水都可以作为力量训练的小器械,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自重锻炼,比如俯卧撑、蹲起、弓步走、平板支撑等。
不过李清正也强调,虽然儿童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具有适应运动活动的能力,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训练,但要注意掌握正确的训练方式。要知道,适宜的训练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及力量增长,而过大的负荷练习则容易引起关节受伤、抑制骨骼生长。此外,力量训练应该为全面身体训练服务,要与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训练相结合,力量练习应与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同时,还要注意运动前的动作准备和运动后的恢复,避免疲劳累积导致肌肉僵硬。进行强度较大的力量训练之后,要特别注意肌肉的放松调整。
“不光是青少年需要力量训练,中老年人也同样需要。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膝关节痛的问题,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力量相对不足。可以通过增加力量、减轻体重来减轻膝关节负荷,这也可以看出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李清正推荐了几个简单的力量训练动作:“比如靠墙静蹲就可以提高大腿肌肉的力量,从而保护关节。另外,平板支撑也是很好的锻炼核心力量的方式。但是平板支撑动作不宜长时间做,为了追求长时间而导致动作不标准可能会引发腰部损伤。同时我们也更建议做动态的平板支撑,可以腕撑和肘撑交替进行,也可双腿和单腿变化进行,这样效果会更好也更全面。”
实用建议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孩子的年龄、体型和运动兴趣,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可以从简单的自身体重训练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重量。
注重训练的趣味性:通过变换训练内容和形式,保持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将力量训练与游戏、团队活动相结合,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重视热身和放松:每次训练前后都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运动。热身可以帮助预防受伤,放松则有助于肌肉恢复和减少疲劳。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孩子的训练效果和身体反应,根据需要调整训练计划。如果发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力量训练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要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其他体育活动。
通过科学、合理的力量训练,青少年不仅能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还能促进骨骼健康、提高运动表现、控制体重,并增强自信心。重要的是,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家长和教练应始终关注孩子的安全和正确姿势,确保训练的效果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