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创新健康教育模式,多措并举降低艾滋病感染率
重庆创新健康教育模式,多措并举降低艾滋病感染率
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最新数据显示,重庆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今年新报告病例中,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接近八成,占比高达77.4%。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艾滋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重庆市多管齐下,构建起全方位的艾滋病防治体系。目前,全市共设有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80家,覆盖所有区县;设立艾滋病暴露预防用药门诊34家,覆盖31个区县。这些医疗机构不仅提供常规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更在健康教育方面持续发力。
在校园里,重庆市创新推出了“青年爱不艾”项目,目前已覆盖全市一半的高校,培育防艾师资102人,志愿者近万人。该项目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发放宣传册、组织互动活动等形式,将艾滋病预防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还搭建了主题宣传“集市”,通过有趣的小游戏向学生们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让健康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在社区层面,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开展了重大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五进”活动,走进两江新区、渝北区、南岸区等地的10个社区,将艾滋病防治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同时,为阻断母婴传播,今年已为13.3万名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筛查,检测率达99.9%,为全部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母婴传播服务。
重庆市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创新举措令人瞩目。针对高危行为发生后的紧急预防,重庆市积极推动服务门诊提供24小时服务。目前,全市已有14家医院提供全天候的暴露后预防用药服务。此外,重庆市还引入了半年一次的长效治疗针,这种新型疗法不仅提高了患者依从性,还显著降低了药物副作用风险。
重庆市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吴国辉提醒,坚持每次性行为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在暴露于高危行为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也可减少感染风险。潼南区疾控局局长黄金容呼吁,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的人等,要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
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和创新防治手段,重庆市正在逐步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艾屏障。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物和疗法的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艾滋病将被逐步控制,最终实现“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