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网红带货翻车频发,青少年价值观正面临挑战
男性网红带货翻车频发,青少年价值观正面临挑战
2024年11月,拥有近千万粉丝的网红博主“羊毛月”因发布一则关于年轻人找工作难的吐槽视频,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视频中,他疑似嘲讽无业者,引发大量批评和取关潮。无独有偶,另一位拥有400万粉丝的网红王红权星,因在视频中高调展示奢侈生活,被指“炫富”,宣扬不良价值导向,最终被各大社交平台全面封禁。
这些网红翻车事件不仅暴露了网红文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引发了公众对网红文化尤其是男性网红对青少年价值观潜在负面影响的关注。许多家长和教育专家担心,这类事件可能会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导致他们对金钱、成功等概念产生误解。
网红文化:光鲜背后的隐忧
近年来,网红文化蓬勃发展,各类网红层出不穷。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网红文化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虚假人设和摆拍视频是网红翻车的常见原因。例如,拥有4000万粉丝的网红“猫一杯”因编造“秦朗丢作业”故事视频而引发众怒;剧情短视频创作者七颗猩猩,拥有1790万粉丝,却因公司管理问题引发员工不满;网红医生老陶说真话,拥有148.4万粉丝,却因发布虚假摆拍视频而被无限期封禁。
除了虚假人设,一些网红还因不当言行或触犯法律而翻车。例如,拥有309万粉丝的打假博主“铁头惩恶扬善”因自曝涉黄经历而被封禁;航空测评网红“小虎行”因酒后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扰乱秩序被行政拘留;拥有4600多万粉丝的快手网红祁天道因直播低俗内容被行政拘留。
在带货领域,网红们的翻车事件更是屡见不鲜。例如,董宇辉在直播中讲解居里夫人时出现明显事实错误,其文化人人设遭到质疑;千万粉丝博主大蓝因鼓吹股市投资被抖音封禁;一些网红在直播带货时夸大其词,甚至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根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18至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且触网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网红文化不可避免地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中。
首先,网红文化中的炫富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一些网红通过编造虚假的“成功故事”,如“13岁外出打工年入百万”、“创业一年月入百万”等,营造出一夜暴富的假象。这种内容容易让青少年形成错误的成功标准,将一夜暴富、赚快钱视为成功的标志。
其次,网红文化中的商业化倾向也值得警惕。许多网红账号以孩子为主角,通过演绎剧本、打造人设来吸引流量,最终目的是实现商业变现。这种过度商业化的做法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可能误导青少年对商业和成功的理解。
此外,一些网红为了吸引眼球,不惜传播低俗、不适当的内容,如校园热舞视频等,这些内容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需要围绕网络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培养等方面展开,而网红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内容显然与这一要求背道而驰。
如何应对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面对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潜在影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的保护体系。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培养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同时,家长自身也需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合理使用网络,避免过度沉迷。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网络风险,培养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社会层面,需要加强网络环境的治理。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打击传播不良内容的网红和平台。同时,鼓励和支持正能量的网络内容创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此外,网红和平台自身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网红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社会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平台则需要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不良内容的管控,为用户提供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网红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