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网信办联手南都发布:未成年人直播监管新举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网信办联手南都发布:未成年人直播监管新举措

引用
网易
11
来源
1.
https://dun.163.com/news/p/9e4a31fa7138452cbdb28e28e574d9a0
2.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64549305f1/082123395a.shtml
3.
https://news.cctv.com/2024/10/28/ARTIbuYtiLT55ghTvFu9Br2O241028.shtml
4.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65173
5.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9301005798.html
6.
https://m.jfdaily.com/sgh/detail?id=1405994
7.
https://www.cac.gov.cn/2024-12/19/c_1736308605590121.htm
8.
https://pub.timedg.com/a/2024-12/19/AP676421bbe4b0cb4fe7a16fb6.html
9.
https://www.junzejun.com/Publications/09301671491934-7.html
10.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63efeb45f0af5dbe.aspx
11.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3893

近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的《网络直播App未成年人保护报告》,针对30款直播类App进行了全面测试调研。报告显示,在隐私政策合规、账号创建及家长同意、内容建设及审核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加强信息技术在未成年人直播监管中的应用,为孩子们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01

报告主要发现

调研发现,虽然各大直播平台都声称重视未成年人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 隐私政策合规性不足:部分App的隐私政策中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等环节的规定不够明确,缺乏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条款。

  2. 账号创建及家长同意机制不完善:虽然大多数平台要求实名认证,但未成年人仍可通过借用家长身份信息等方式绕过监管。调研显示,近四成的孩子会使用家长的账号绕开防沉迷监管,其中近三成是在亲属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用他人信息。

  3. 内容建设及审核存在漏洞:尽管各大平台都建立了内容审核机制,但仍有不少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内容流入平台。例如,一些主播利用“网红儿童”进行违规牟利,发布校园霸凌、不良价值观等内容。

  4. “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且体验不佳:虽然大多数平台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下仍能搜索到不良内容。此外,青少年模式的开启和退出机制过于简单,容易被未成年人破解。

02

监管现状与挑战

  1. 实名认证漏洞:尽管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政策,要求直播平台严格落实实名认证制度,但未成年人仍可通过各种方式绕过这一监管。例如,一些孩子只需通过输入默记的家长身份证号,一次注册即永久绑定;或假借学校相关活动测评需要家长代刷脸等,就能轻易绕开实名认证监管。

  2. 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缺失:调研显示,17%左右的家长不监管孩子上网,也不过问网络消费。这表明部分家长缺乏必要的网络素养,无法有效引导孩子健康使用互联网。

  3. 平台监管不到位:尽管各大平台都建立了内容审核机制,但仍有不少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内容流入平台。例如,一些主播利用“网红儿童”进行违规牟利,发布校园霸凌、不良价值观等内容。

  4. 技术手段滞后:目前,大多数平台仍依赖传统的关键词过滤和人工审核,难以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违规内容。例如,一些用户利用AI绘图技术,恶意将未成年人图片转换成儿童怀孕状态、身穿裸露服装等恶俗低俗漫画。

03

专家建议与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加强平台技术升级:平台应采用更先进的AI技术,提高内容审核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应建立动态实名认证机制,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防止未成年人借用他人账号。

  2. 提升家庭网络素养教育:家长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同时,学校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家庭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3.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台责任和处罚标准。同时,应加强对违规平台的执法力度,确保政策落地。

  4. 多方协同治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政府、平台、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各方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享信息资源,形成合力。

04

结语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网络时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尤为重要。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能够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