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胃息肉的分类、症状、癌变风险及治疗方法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胃息肉的分类、症状、癌变风险及治疗方法全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zyszyy.com.cn/mobile/show-2541.html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突出的良性肿瘤,虽然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有癌变的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胃息肉的分类、症状、癌变风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法。

胃息肉的分类

1. 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发生于胃底腺区域(胃体部及胃底部),多为数毫米的小息肉,与周围黏膜色调相同,表面平滑,呈山田Ⅱ型。超过5mm则呈山田Ⅲ型。

2.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由于血管丰富,故与正常黏膜相比,呈红色调,表面多富有黏液或白苔。NBI 可见黏膜微结构呈大型化,微小血管扩张,形状均一、规则。从贲门至幽门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背景黏膜多为 Hp感染所致的萎缩黏膜。

3. 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由于炎症的损伤使肠粘膜发生溃疡,上皮破坏,继之上皮再生修复,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与残存的岛状粘膜构成息肉(假息肉)。好发于大肠。内镜所见:多为丘状或不规则形,有蒂或无蒂,直径通常<2cm;表面光滑,息肉顶部常充血、糜烂或发生浅溃疡。

4. 炎性纤维性息肉

胃窦炎性纤维息肉,表面糜烂及浅溃疡,主要由明显炎性浸润的成纤维组织和小 血管呈涡旋状生长构成。此类息肉在人群中极为罕见,多见于胃窦和小肠。通常表现为缺铁性贫血,体重减轻及肠套叠等症状,被认为是对潜在肉 芽肿的炎症反应的结果。

5. 错构瘤性息肉

较为罕见。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极少恶变,与Peutz-Jeghers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相关,通常直径<2cm,可内镜下切除。

6. 肿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0%。多发生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逐渐增大的尺寸、绒毛状外观、异型增生的分级均与恶性程度相关,通常直径>1.5cm,癌变率高达30%-58.3%,需活组织病理检查鉴别,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胃息肉的症状

大部分胃息肉患者都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胃镜检查时被查出患了胃息肉。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尿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胃息肉的癌变风险

只要是胃息肉都有癌变的倾向,发生癌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

1. 息肉的大小

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小于1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直径在1~2厘米者癌变率通常为10%;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

2. 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1%~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约为10%~60%,而混合性息肉癌变率则介于两者之间。也有人将息肉的表面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称之为“原位癌”,这时异常细胞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体的基底膜。

3. 息肉的形态

有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呈乳头状者约近35%,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无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坛状易癌变。

4. 息肉的部位与年龄

胃息肉的多发部位是胃窦,约占65%,其次为胃体部,约占20%。一般认为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者;年龄越大息肉发生机会越多,癌变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时间越长,癌变的危险性越大。

5. 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比单个息肉高

6. 增生性息肉癌变率较低

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所有类型的息肉,胃镜一经发现,必须取活检。做活检的目的就是通过病理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胃息肉的治疗和预防

治疗方法

  1.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积极治疗胆汁反流、胃炎等相关疾病;
  2. 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
  3. 一些增生性息肉,如果较大、糜烂明显甚至伴出血、病理有异型增生等,也要及时治疗;
  4. 如有家族性息肉,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预防措施

  1. 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
  2. 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
  3. 避免滥用胃药,特别是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导致组织病理学改变,例如壁细胞突起进入腺腔、胃底腺囊性扩张等,特别是服用时间>1年的,会使胃息肉发生率大大增加;
  4. 保持良好的心态,胃肠道是情绪器官,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也是胃息肉的诱发因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

遵义市中医院目前开展现对于胃息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活检钳除术 ( biopsy)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氩离子束凝固术 (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 、内镜黏膜切除术 (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高频电凝切除法术”。续以中药健脾化浊,通络消瘀预防复发,脾胃病科特色制剂有“安肠平息汤、萎缩性胃炎丸、扶元汤、扶元健脾膏”等,临证需抓住疾病发展变化的核心,用药长驱直入,直达病变脏腑,才可收效甚喜。胃息肉特别是组织病理学提示腺瘤性息肉时,其发生恶变的机率将大大增高,此病理阶段具有双向转化的特点,运用中医药来治疗胃息肉,预防复发,降低癌变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