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苏老师的瘦身心理秘籍:告别假饿真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苏老师的瘦身心理秘籍:告别假饿真瘦

引用
豆瓣
7
来源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164391/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39797
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089614//
4.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5/id/7947391.shtml
5.
https://m.weibo.cn/u/3911558393?luicode=10000011&lfid=1005051788911247&featurecode=20000320&launchid=10000360-qq_browser_resou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A8%E7%95%B0%E4%B8%96%E7%95%8C%E7%8D%B2%E5%BE%97%E8%B6%85%E5%BC%B7%E8%83%BD%E5%8A%9B%E7%9A%84%E6%88%91%EF%BC%8C%E5%9C%A8%E7%8F%BE%E5%AF%A6%E4%B8%96%E7%95%8C%E7%85%A7%E6%A8%A3%E7%84%A1%E6%95%B5%EF%BD%9E%E7%AD%89%E7%B4%9A%E6%8F%90%E5%8D%87%E6%94%B9%E8%AE%8A%E4%BA%BA%E7%94%9F%E5%91%BD%E9%81%8B%EF%BD%9E
7.
https://www.muhn.edu.cn/psy/info/1013/2371.htm

在当今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减肥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民运动。然而,很多人在减肥的道路上却总是屡战屡败,究其原因,往往不是因为方法不对,而是因为心理上的障碍。小苏老师在《心态致瘦》一书中,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想要减肥成功,首先要学会辨别“真假饥饿”。

01

什么是“假饿”?

小苏老师认为,很多人所谓的“饥饿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生理饥饿,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望,他称之为“假饿”。这种“假饿”往往是由情绪、习惯或者环境因素引起的,而不是身体真正需要食物。比如,看到美食图片就忍不住想吃,或者因为无聊而不停地吃零食,这些都是“假饿”的表现。

02

如何辨别“假饿”?

小苏老师提出了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方法:当你感到饥饿时,先不要急着吃东西,而是先喝一杯水,然后等待3分钟。如果3分钟后你还是觉得饿,那么这可能是真正的饥饿;但如果饥饿感消失了,那么很可能就是“假饿”。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大脑需要大约20分钟才能接收到胃部发出的饱腹信号。因此,当我们感到饥饿时,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还没有接收到胃部发出的饱腹信号。通过喝水和等待,我们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判断是否真的需要食物。

03

如何克服“假饿”?

仅仅辨别出“假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克服它。小苏老师提出了三个步骤:

环境设计

我们的环境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比如,如果家里到处都是零食,那么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无聊而不停地吃。因此,小苏老师建议,要尽量减少家里零食的存量,把健康的食物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而把不健康的食物藏起来。

行为安排

除了环境设计,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安排。比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些规则,只在餐桌前吃饭,不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吃东西。这样可以避免无意识的进食。

自我原谅

最后,小苏老师强调了自我原谅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而是要学会原谅自己,重新开始。

04

为什么这个方法有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苏老师的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触及了情绪性进食的根源。[[4]]研究表明,情绪性进食是个体发展出来应对负面情绪的不良策略,是一种饮食失调行为。它通常是指用吃东西(尤其是暴饮暴食)来作为应对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不过也有时候是积极情绪导致的,并且不一定总是暴饮暴食。

比如很多打工人都会在周五下班后和同事朋友约个饭,大吃一顿,这就是一种放松愉悦的积极情绪导致的并不严重的情绪化进食。所以,情绪化进食并不是一个少见的问题,如果你曾:

  • 在自己情绪不好、压力大的时候用吃东西来发泄;
  • 在自己心情愉悦,或是完成了什么任务时用吃东西来奖励自己;
  • 无聊的时候,明明不饿也想吃东西。

那就证明你有情绪化进食的情况。不过大家别太担心,并不是所有的情绪化进食都严重到需要治疗。

佐治亚大学营养学主任艾玛·莱恩说:「当情绪化进食伴随着羞耻或麻木的感觉、不舒服的饱胀感或失控感时,你可能会难以处理和食物的关系,开始节食或是引起饮食失调。」

饮食失调,也叫进食障碍,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一些持续性、强迫性的不良饮食行为,比如我们常说的厌食或者暴食。饮食失调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和情绪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它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这组数据可以直观地感受它的凶残:在美国,每52分钟就有1人死于饮食失调并发症。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标准死亡率为5.35%,也就是说,他们在患病期间死亡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中同等年龄的5倍多。

饮食失调有很多种类型,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症、异食癖、反刍障碍和回避/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而情绪化进食,则是饮食失调的易感因素之一。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化进食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引起注意了:

  • 你突然迫切地想吃高脂肪食物
  • 你发现自己是无意识地强迫进食
  • 某些情况下不饿也会吃东西
  • 情绪化进食是你最常用的应对方式
  • 对你的饮食感到内疚、羞愧

小苏老师的方法,本质上就是帮助我们识别和应对情绪性进食。通过环境设计和行为安排,我们可以减少触发情绪性进食的诱因;通过自我原谅,我们可以避免因为一次失败而陷入恶性循环。

05

如何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建立健康的饮食环境:清理家里的零食,把健康的食物放在显眼的位置。比如,可以在冰箱里放一些切好的水果和蔬菜,这样当你想吃东西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些健康的选择。

  2. 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则:只在餐桌前吃饭,不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吃东西。这样可以避免无意识的进食。

  3. 学会应对情绪:当你感到情绪低落时,不要急于用食物来安慰自己。可以尝试其他方法,比如运动、听音乐或者和朋友聊天。

  4. 给自己一些宽容:每个人都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而是要学会原谅自己,重新开始。

小苏老师的这个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易行。它不需要你做出巨大的改变,也不需要你花费太多的钱财,只需要你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而且,这个方法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很多尝试过这个方法的人都表示,他们很快就看到了体重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态也变得更加积极了。

所以,如果你正在为减肥而烦恼,不妨试试小苏老师的方法。也许你会发现,减肥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调整好心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