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哪吒2》中的美国元素:艺术创作还是政治隐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哪吒2》中的美国元素:艺术创作还是政治隐喻?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4846479_121119350
2.
https://www.sohu.com/a/854847810_122066681
3.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74763
4.
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5-02-07/doc-ineispiy7412849.shtml
5.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990459.html
6.
https://m.163.com/ent/article/JNR4446C05562CQU.html
7.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321674.html
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2645854723046566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自预告片发布以来,就因其精良的制作和创新的剧情引发广泛关注。然而,影片中的一些视觉元素却引发了关于政治隐喻的激烈讨论。从绿牌图案到天元鼎符号,从玉虚宫设计到灭魂丹造型,这些细节被部分观众解读为对美国政治符号的影射,引发了关于艺术创作与政治解读的深度思考。

01

引发争议的美国元素

  • 绿牌图案:影片中的绿牌上有一只展翅的猛禽,与美国国徽中的白头海雕在视觉上高度相似。支持政治隐喻观点的观众认为,这一设计暗含对美国霸权的讽刺。

  • 天元鼎符号:天元鼎表面刻有明显的“$”形符号,被解读为对美元霸权的暗示。在影片讲述“神力争夺”的背景下,这一符号被认为具有特殊含义。

  • 玉虚宫设计:玉虚宫的白色主体配以五边形结构,与白宫和五角大楼的视觉特征高度重合。作为电影中旧秩序权威的象征,这一设计引发联想。

  • 灭魂丹造型:影片中那颗散发黑雾的“危险物质”,其形状与新冠病毒的球形刺突结构类似,被解读为对全球疫情的隐喻。

02

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

面对这些争议,观众和专家们形成了两派对立的观点。

支持“政治隐喻说”的观点认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这些符号的巧合显得过于明显。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中美博弈的背景下,观众对政治符号的敏感度被无限放大。有网友评论:“如果《哪吒1》是通过‘我命由我不由天’打破偏见,那么《哪吒2》或许想用更尖锐的方式挑战现实权力结构。”

反对者则批评这种“拿着放大镜找阴谋”的解读方式。他们指出,这些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其渊源:

  • 绿牌上的猛禽图案与中国古建筑中的“鹰踏龟蛇”辟邪纹样相似
  • “$”形符号与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存在视觉相似性
  • 玉虚宫的白色设计在道教文化中代表“清净无垢”,与故宫太和殿的汉白玉基座相呼应

更大的担忧在于,这种过度解读可能对中国动画的国际化造成负面影响。一位从业者表示:“如果海外舆论场把《哪吒2》打成‘大外宣’,中国动画可能重蹈《战狼2》覆辙——还没出海就被贴上政治标签。”

03

中国动画的十字路口

这场争议暴露出中国文艺创作面临的两难困境:

  • 一方面,全球化时代需要文化融合,《功夫熊猫》的成功正是因为它用中国元素讲述西方价值观
  • 另一方面,当中国作品试图输出本土叙事时,任何非常规符号都可能被异化为“意识形态武器”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观众心态的不平等:为什么迪士尼电影中的东方元素被视为“文化包容”,而中国动画中的西方符号却被指责为“夹带私货”?这种双重标准背后,实则是话语权的不平等。

04

历史视角下的美国形象变迁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电影中的美国形象经历了显著变化:

  • 早期以“侵略者”形象出现,如《英雄儿女》中的美军
  • 中美建交后开始出现正面描绘,如《一个美国飞行员》展现的中美友谊
  • 近年来则呈现出复杂审视,如《刮痧》中对“美国梦”的解构

这种变迁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对自身定位的调整。《哪吒2》中的争议,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复杂心态的体现。

05

未来之路:艺术与政治的平衡

中国动画要想真正走向世界,需要在文化自信与避免政治标签之间找到平衡点。正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用奇幻外壳包裹普世人性,中国动画也需要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避免被简单贴上政治标签。

艺术创作应该保持独立性,不应被过度的政治解读所绑架。正如导演饺子所说:“我们这代动画人憋着一口气,就想证明中国故事不靠神仙打架也能打动世界。”中国动画的未来,不在于刻意迎合或回避,而在于讲好真正打动人心的故事。

这场关于《哪吒2》美国元素的争议,或许正是中国动画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只有在争议中不断反思和进步,中国动画才能真正获得其应有的尊严——不是作为“反美符号”,而是作为人类共同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