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真伪鉴别全攻略:从外观特征到工艺痕迹
高古玉真伪鉴别全攻略:从外观特征到工艺痕迹
高古玉特指汉代及以前的玉石器,时间跨度从约8000年前至2000年前。作为中国玉文化的源头,高古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视为东方美学的象征。然而,随着高古玉收藏的升温,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仿制品。如何辨别高古玉的真伪,成为收藏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外观特征:从老旧感、包浆到沁色
老旧感:真品高古玉的老旧感是由内而外的,源于长期埋藏导致的玉质变化。而仿品往往只是表面做旧,缺乏内在的老旧感。
包浆:真正的包浆是玉质长时间受空气氧化自然形成的皮壳,整体均匀且在沁的表面也有包浆,呈现出自然的玻璃光。作假的包浆则显得松散或使用胶质伪造,缺乏自然感。
沁色:自然形成的沁色层次感强,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受沁程度要因土壤、气候、压力、温度等条件而异。这些色沁一般都由表及里地去分布,有一种层次感、灵动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而现代沁染的玉器,发色死,附在表面,没有层次感。
工艺痕迹:手工与电动工具的区别
解玉砂痕迹:古代玉器加工使用解玉砂作为介质。真品的沟槽底部是砂子的游离状态,没有平行的砂子痕迹,经过反复多次的碾磨,砂子对沟槽或沟槽两侧进行多次打磨,游离状态的砂子反复摩擦,会出现比较光滑的感觉。而仿品则常见电动工具留下的平行痕迹。
管钻特征:古代管钻钻孔孔壁垂直、光滑,两面孔径大小差别极不显著。而现代仿品的钻孔往往不够精细,对接处可能有明显痕迹。
抛光痕迹:古代手工抛光力度小,表面有短小的弧线划痕。而现代机械抛光则可能留下长而直的痕迹。
特殊类型:以鸡骨白为例
鸡骨白是高古玉的一种特殊形态,玉器经过自然的火烧、土沁腐蚀等经过几千年时期埋于地下已经发生钙化,并且受外界有害物质沁蚀后仍带少许光泽,色如水煮之鸡骨,故俗称鸡骨白。
材质:真品必须是透闪石玉,其它材质的鸡骨白都是假的。
颜色过渡:真品颜色过渡自然,润泽晶莹;而仿品颜色一致,缺乏自然光泽,显得呆板。
硬度:真品经过千年侵蚀,硬度下降,玉质疏松;而仿品往往硬度偏高,或有明显裂纹。
沁色:真品沁色深入玉肌,呈现丘斑状;而仿品沁色浮于表面,缺乏层次感。
实用建议:如何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理论知识: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章,了解各时期高古玉的特征和工艺特点。
参观博物馆:实地观察真品,感受其质感和工艺细节。
购买学习样本:可以先从残缺器开始,作为学习和练习的样本。
多对比、多实践:眼力是在不断对比和实践中逐步提高的,不要轻易放弃或固执己见。
高古玉的收藏与鉴别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再加上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就能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随着文化认知的提升,高古玉的价值有望进一步显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收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