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手!教你识别“网红”玩具陷阱
教育部出手!教你识别“网红”玩具陷阱
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童玩具和学生用品安全管理。这一举措凸显了当前儿童玩具安全问题的紧迫性。近年来,一些“网红”玩具虽然深受孩子们欢迎,却暗藏诸多风险,甚至可能对儿童造成严重伤害。
危险玩具案例频发,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024年6月,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数据显示,仅一年内就发生了多起因玩具导致的儿童伤害事件。其中,水精灵(一种吸水膨胀玩具)导致的误服伤害就有6起,磁力珠(巴克球)致伤近20例,软弹枪/水弹枪导致眼部伤害10余起。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家庭的痛苦。
更令人揪心的是,2025年1月,湖北武汉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年仅10岁的小萌在使用一套标注“真煮真吃”的仿真迷你厨房玩具时,因火势失控导致自己和两个弟弟均遭受不同程度烧伤。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玩具安全的警钟。
“网红”玩具隐患重重,选购需谨慎
当前市面上流行的“网红”玩具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磁力珠:这种直径约5毫米的磁性小球,可以随意排列组合形成各种造型,深受孩子喜欢。但一旦误吞,磁力珠会在肠道内相互吸引,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后果。
激光笔:大功率激光笔可对儿童视力造成永久性损伤。有报道显示,一名9岁女童因右眼被激光笔照射,导致黄斑区严重损伤,中心视力丧失。
电动玩具:部分电动玩具存在电池过热问题,可能导致烫伤或爆炸。有家长反映,给孩子买的电动玩偶在充电时电池爆炸,碎片四处飞溅,险些造成严重伤害。
“三无”玩具:如捏捏乐、水晶泥等软泥玩具,存在甲醛、硼砂等有害物质超标问题。这些玩具往往没有生产厂家信息,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如何选购安全玩具?
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市场,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挑选安全的玩具呢?
认准3C认证:选购玩具时,首先要查看是否有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标志,这是玩具安全的基本保障。
关注材质安全:避免购买有刺激性气味的玩具,特别是软泥类玩具要特别注意硼含量是否超标。
选择正规渠道:尽量从资证齐全的正规商家购买,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三无”产品。
注意适用年龄: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选择适合其发育阶段的玩具,避免给低龄儿童购买含有小零件的玩具。
阅读安全警示:仔细阅读玩具包装上的安全警示信息,了解使用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玩具:检查玩具是否有破损、小零件松动等情况,及时清理或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
儿童玩具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教育部等四部门的最新通知,体现了国家对儿童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选购玩具时多一分谨慎,就能为孩子的安全多添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