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是所有的便秘,用泻下药都有效:为何中医燥法能治便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是所有的便秘,用泻下药都有效:为何中医燥法能治便秘?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7/16/45557831_1136809360.shtml

排便是一件很私密的事,也是一件很容易被忽略的事,直到它出了问题。

排便看起来很简单,实际过程却较为复杂,涉及食物的成分和量、摄食习惯、生活作息、运动强度和方式、胃肠道的蠕动和通畅与否、粪便的形成、肛门的开合、个人对刺激的敏感度、神经冲动传导、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便秘,而慢性便秘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个人的一生多少都经历过几次便秘。

食物残渣、细菌、肠上皮脱落下来的废物等等在消化道中移动速度太慢,导致脱水干燥变硬,排便环境改变,有特殊的事情发生,都会出现排便过程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让糟粕无法从直肠中及时有效清除。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情况之一,就可以考虑已经发生便秘了:

  • 排便次数减少:<3次/周:
  • 排便欲望不明显,便意减轻,甚至无便意;
  • 粪便质地干硬;
  • 排便过程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需辅助才能排便、便不尽感。

有时候便秘只是一个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症状,或者只是使用某些特殊药物后的一个副作用。

无论只是单纯排不出便,还是其他疾病引起,作为人“吃、喝、拉、撒、睡”日常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个组分,如果真出了问题,并且持续无法缓解,就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导致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引发焦虑抑郁,诱发其他慢性病,甚至因为排便努挣导致脑出血、心脏事件、动脉瘤破裂猝死也不算少见。

对于便秘的治疗似乎很容易:多吃点蔬菜粗杂粮,多活动活动,揉揉肚子,再吃点通便药,用点润滑剂,确实绝大部分人能短时得到缓解。但令人苦恼的事依旧没完:

药物似乎越来越不好使,需要反复加大剂量,甚至得多种药物联合,否则不用药就没法排便,发生了依赖,严重时好几种排便药联合应用,却依旧没法顺利完成“拉”的任务,于是只能求助于看似神秘而古老,实则蕴含大智慧的中医。

在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中医眼中,排便这件事看起来只是肠道的任务,但肠道功能的正常不仅受到全身其他脏腑组织气血阴阳的协同影响,还受到精神情志的调控,甚至受到四时节气和地理的影响。

所以,中医治疗便秘不会仅仅只用泻药治标,毕竟,用鞭杆子鞭策肠道,命令它尽快完成任务(纤维补充剂及刺激性泻药),当时可能有效果,但并非长久之计:

对于皮实的肠道来说,抽多了,习惯了,长此以往可能干脆你抽你的,我就躺平了不动了,进入了药物耐受状态;
对于疲惫不堪的肠道,抽厉害了,直接水泄,造成电解质紊乱,出现全身系统病变,如钾离子异常引发心脏事件或者神经病变,也或者泄下过多营养失衡引起瘫痪等。更有甚者因为一泡稀,原本还托着微弱元气的粪便外泄导致元气离决,人没了,这也不罕见。

而润滑剂、灌肠剂,用病人自己的话来说:“我粪便都还在深部,远着呢,润滑一下出口能有什么用?”,“我吃够了坚果,连香油都喝了,肛门都滴油了,就是排出来的粪便还是好像没有吃进去的多。”

好的,你的粪便下不来,因为体积不够,用一种吃下去可以让身体的水液进入肠道软化粪便,把它泡得蓬松涨大的药物(容积性泻药)。但不少人这样的药用下去,似乎肠道还是一动不动,还不上面几种好使,毕竟全身的液体都不够呢。

这种情况下的便秘,中医就认为不仅仅只是肠道的问题,而要从全身论治了:

这时,有可能要给你的身体增加液体,只有全身滋润了,才有多余的液体输送给肠道应用。好比旱灾,河道里没水,水库里也没水,从水库引再多沟渠到河道,还是没水,船只依旧浮不起来。

这种情况下的便秘,中医形象地比喻为“无水舟停”,而治疗这种便秘的方法,称为“增水行舟”法。

是把肠道比喻成河道,把粪便比喻为河道里的船只。治疗的过程不是引水,而是求雨,让天上下雨,全身湿润,水库的水充足,河道的水充足,船只才不至于搁浅,才能动起来,顺着河道抵达港口。

能够起到增水行舟作用的为养阴、生津药,如生地、麦冬、元参,经典的增液汤可以考虑了。

扩大来讲,不止阴亏,不止失液,血亏津枯、阳虚精亏都属于这类。所以,补血的当归、何首乌能润肠,补肾的黑芝麻、桑椹能润肠,而温阳的肉苁蓉、锁阳也能润肠,在便秘的治疗中都不少用,虽然也须辩证论治,但也属于常规。

更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一样需要给河道加水,但身体并不缺水,不但不缺水,甚至还水分不少,可就是不往肠道走,也不往小便走,甚至都水肿了,用了可以增加肠道液体的药物,这些多余的水分还是不去它该去的地方:一些地方闹水灾,肠道依旧干涸在闹旱灾。

这是中医中的水液分布障碍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情况下,治疗需要重新分布水液。重新分布水液的方法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本文一开篇的“燥”法。

用健脾燥湿法治疗便秘出自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说文解字》:“坚,刚也。从臤,从土。”会意字,本义是坚硬。大便坚,指大便硬。看仲景怎么治:把桂枝去了,加白术。(须和阳明腑实的燥屎鉴别)

已经排便困难、大便坚硬了,你不增加水液滋润滋润,却还要加性燥的、经常用于止泻的白术?而且还用燥性更甚的生白术?不矛盾吗?

这与决定中药功能性质的“归经”密切相关了:白术归脾经,不归肠经,所以,白术在这里燥的是脾湿,而不是肠湿。

脾喜燥恶湿,脾湿干燥后,脾运复健。脾运的直接结果是水液的输布恢复正常。留滞在人体组织间隙的水分在脾升的功能下布散,去到各自该去的地方,当然肠道也得到了其应有的水液。

这符合《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对人体水液正常输布的生理状态的描述。

这也就是仲景之所以在大便硬的时候加白术至四两的原因所在。看似燥湿,实则滋润,燥的是脾湿,滋润的是大肠。原理是恢复脾运,重新分配异常分布的水液,让身体恢复正常。这是中医“好玄啊”表象下深奥的科学原理所在。

不仅如此,脾升可以促进胃降,在胃降的作用下,上述得到滋润的肠道内容物就能顺势下降,直奔肛门。这时再稍稍加上一点理气药轻轻地推一把,大便就能顺利地出去了。

这就是习惯性便秘的病人表现为脾湿津液输布障碍的通便处方里会见到燥湿药白术,并且还大剂量应用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治疗,不但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恢复肠道的功能促进排便,还能恢复全身机体的升降。

所以,生白术才被部分医家认为具有“通利大肠”之功,其实并非其质“润”,恰巧相反,正是白术生用燥性明显强于炒用,才能对应水液过多、脾虚运化导致水液分布失常的病机。

更有学者认为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术”很可能是苍术而非白术,苍术燥性更甚,如何润肠?如何加术以治疗大便硬?原理也是如此。

临床上水液输布异常引起的不仅有便秘(大便不通),还有癃闭(小便不通),利用“术”促进水液输布而利尿消肿的经典方五苓散,也是同样的原理,也因此“术”被部分医家认为能利小便。

这些都并非白术、苍术能泻下、能通利,而是能燥,通过燥湿达到健脾,促进运化,促进脾升,从而改善水液分布,恢复气机的升降,而达到通便的目的。

《唐本草》:"利小便。"
《本经》:“主风寒湿痹”
《本草会编》:“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用“术”治疗便秘的情况下,不仅滋润肠道,也增加了肠道的蠕动,但不是用鞭杆抽(刺激)的方法,是是给你疲劳的肠道增加点力气。

这样的情况,临证上有时除了白术,还经常用到益气药,比如人参、黄芪、党参等等,这就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这个气机向上,升提作用明显的经典组方,却常常用于治疗需要让粪便往下走的便秘却效如桴鼓的医家大有人在的根本原因了。

这里面的玄机,在于中医的气机升降,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不知枢机者,不可言中医也”。

(注:仅为交流,便秘原因众多,须辨证论治,身体不适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