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仙女山:打造全国首个“碳中和”景区的创新实践
重庆仙女山:打造全国首个“碳中和”景区的创新实践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隆区境内的乌江北岸,平均海拔1850米,拥有连绵10万亩的草原、20万亩森林和3万亩石林,被誉为“南国第一牧原”。这里不仅是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一座生态宝库,生长着600余种高等植物,栖息着100余种脊椎动物。近年来,仙女山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碳中和”景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探索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绿色交通:新能源车辆唱主角
为减少碳排放,仙女山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景区内已全面启用电动观光车,取代传统燃油车辆。据统计,电动观光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00吨。同时,景区还设置了多个电动汽车充电站,鼓励游客使用新能源汽车前来游玩。
生态建设:固碳增汇的绿色屏障
仙女山通过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目前,景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些茂密的森林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更发挥了重要的碳汇功能。据估算,仙女山的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10万吨。
科学管理:智慧旅游助力环保
仙女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景区管理智能化。通过建立游客流量监测系统,合理调控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对环境造成压力。同时,景区还开发了智慧导览App,为游客提供电子地图、景点介绍等服务,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
环保教育:培养下一代的绿色意识
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仙女山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景区内设有仙女山自然教育中心和“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通过科普讲座、户外探索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成效显著:碳中和目标渐行渐近
通过持续努力,仙女山在碳减排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景区每年通过各种措施减少碳排放约1500吨,相当于种植了8000多棵树。同时,景区还积极申请碳排放权交易,将多余的碳配额转化为经济效益,反哺景区环保事业。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碳中和”景区的实践,不仅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开辟了新路径,更为全国旅游景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这一创新举措,展现了中国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智慧,也为全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