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绿链”创新突破:48小时物资配送助力电网应急抢修
“国网绿链”创新突破:48小时物资配送助力电网应急抢修
2024年冬季,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席卷我国多个地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依托“国网绿链”数智供应链体系,实现了所有应急物资从下单加工到现场交货均不超过48小时的快速响应,创造了电网应急抢修的新速度。
“国网绿链”是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体系,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供应链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在应急抢修领域,这一创新体系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优势。
数智化赋能,物资调配实现“加速度”
“国网绿链”通过数智化平台,实现了物资需求的快速寻源和精准匹配。在应急状态下,系统能够自动分析灾害影响范围、评估物资需求,并智能调配最近的仓储资源。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大大缩短了传统人工调度所需的时间。
为了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达抢修现场,“国网绿链”采用了多元化的运输方案。除了传统的陆路运输外,还创新性地运用了水陆联运、直升机空投等多样化运输方式。特别是在交通受阻的极端情况下,直升机空投成为关键的物资补给渠道,确保了偏远地区也能及时获得救援物资。
此外,国家电网还与南方电网建立了跨企业物力资源联动机制。这种跨企业的资源共享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应急物资的调配效率,确保了在大规模灾害面前,供应链能够保持稳定运行。
创新机制,打造应急物资管理新模式
“国网绿链”不仅在运输环节实现了创新,在物资储备和管理方面也建立了全新的模式。国家电网采用了“公司级+运行单位级”两级储备体系,通过统一管理、分级储备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储备模式上,采取了“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的双轨制。对于高价值或通用性物资,采用实物储备;而对于一些特殊或低频使用的物资,则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协议的方式进行储备。这种灵活的储备策略,既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又避免了过度储备带来的资源浪费。
实战检验,应急响应效率大幅提升
在实际灾害应对中,“国网绿链”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据统计,在2024年雨雪冰冻灾害中,国家电网累计投入12万余人次、3.9万台次抢修车辆、6.36亿元应急物资,所有物资从下单到现场交货均不超过48小时,较以往同类灾害的物资调配效率提升了近一倍。
在台风“格美”和“贝碧嘉”应对过程中,应急机制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格美”,总体恢复时间由十年均值的4天缩短至1天;而面对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贝碧嘉”,停运电力线路更是实现了当日全部送电。
绿色低碳,引领供应链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国网绿链”在追求效率的同时,还兼顾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物流周转;采用新能源运输工具,降低碳排放;建设绿色仓库,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些措施不仅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也为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国网绿链”在电网应急抢修中的成功应用,不仅刷新了应急物资调配的速度,更为电力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的范例。这一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数智化转型在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民生用电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