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平台:科技赋能物资管理的创新实践
云南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平台:科技赋能物资管理的创新实践
云南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救灾物资入库、在库管理、调拨、溯源的“四化”管理。该平台经受了多次灾害救援的检验,大幅提升了物资管理水平和调运效率,得到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这一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的物资储备管理,值得各省市县借鉴学习。
创新技术架构,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
云南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了“平战结合、四级联动”的业务协同应用体系。平台主要实现了以下核心功能:
物资管理精细化:通过RFID物联网清点及溯源、库位精细化管理等功能,实时掌握物资储备信息,纳入生命周期管理。
安全监控可视化:整合视频监控、温湿度监测等系统,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3D可视化展示,确保在库物资存储安全。
物资调运智能化:运用视频监控、智能广播等设施,实现数字化指挥调运,优化现场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辅助决策科学化: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灾害情况下的物资调配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战检验显成效,物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平台在多次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20年昭通巧家5.0级地震、冬春救助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展现了显著的管理优势:
盘点效率大幅提升:某库区盘点物资工作量从原来的30人3天减少为7人2天。
物资出库速度翻倍:灾害救助时物品出库时间由原来1小时装载1200顶提高到1个小时装载2400顶。
安全巡查人力减半:安全巡查所需应急值守人员从原来的14人下降至目前的7人。
监测预警智能化:部署720个动环监测设备后,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监测及自动预警。
全国推广示范引领,推动物资储备管理现代化
云南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平台的成功经验已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对平台给予充分肯定,国家应急管理部已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应用。平台模式适用于各省市县库四级战略和物资相关管理单位,包括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云南省的救灾物资管理水平,更为全国物资储备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通过科技赋能,云南省在物资储备管理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