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科技新星崛起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科技新星崛起
2024年8月,一则关于月球水资源的重要发现震惊了全球科学界:中国研究团队发现,嫦娥五号月壤可以通过高温氧化还原反应方法生产水。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背后,就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团队的重要贡献。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自2017年12月启动建设以来,已经迅速成长为国内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坐落于东莞松山湖畔,是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致力于打造“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
目前,实验室已汇聚了一支由4位两院院士领衔的科研队伍,总人数达到1278人。在科研设施方面,实验室拥有系统性、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用户开放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
在科研成果方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表现令人瞩目。实验室已申请专利1057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并成功孵化了36家产业化公司。在多个前沿领域,实验室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 在铁电拓扑有序态研究方面,实验室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
- 在增材制造领域,实验室开发出了高强韧金属玻璃仿生结构,展现了在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实力。
- 最令人瞩目的是,实验室在非晶态金属研究中解决了困扰学界百年的难题,通过创新工艺成功制备出多种室温稳定非晶态金属。
在大科学装置方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继中国散裂中子源之后,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将建设6条束线及实验系统。该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为研究电子动力学提供前所未有的工具。
面向未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积极布局新领域。根据《东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实验室将依托自身科技优势,打造低空飞行器关键技术产业创新平台,为东莞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创新引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不仅在科研成果上屡创佳绩,更通过开放课题基金等方式,积极支持科研创新。实验室每年资助45项开放课题,涵盖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创新舞台。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从材料科学到低空经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以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为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更多重大科研项目的推进和落地,这颗科技新星必将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