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救助站:一个有温度的温暖港湾
广州救助站:一个有温度的温暖港湾
“我想回家,你们能帮我吗?”几天前的一个晚上,一位年轻人独自坐着轮椅来到广州市救助管理站求助。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位因意外摔伤而滞留广州四年多的四川小伙,终于在春节前踏上了回家的路。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基本信息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位于黄埔区果园五路9号,联系电话为020-82266873。此外,还有一个市区分站,地址在天河区水荫四横路41号,联系电话为020-37246415和37280416。
从广州火车站出发,可步行至地铁广州火车站C口,乘坐地铁5号线到区庄站后换乘地铁6号线至沙河顶站A口,步行约567米即可到达。从广州火车东站出发,可步行至地铁广州东站I口,乘坐地铁3号线北延段至燕塘站后换乘地铁6号线至沙河顶站A口,步行约567米即可到达。从天河客运站出发,可步行至地铁天河客运站B口,乘坐地铁6号线至沙河顶站A口,步行约567米即可到达。
救助服务内容与流程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主要面向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提供帮助,包括自主求助者及由公安、城管等部门移交的需要救助人员。救助流程如下:
- 提出申请并填写求助表,签名确认
- 接受安全检查(危险物品需上交)
- 完成个人情况登记
- 经核实符合条件后接受救助
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临时住宿、饮食、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还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观看春晚、举办联欢会等,让受助人员感受家的温暖。
救助案例:让爱照亮回家路
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每天都在上演着温暖的故事。除了帮助因意外摔伤而滞留广州的四川小伙小陈回家过年外,救助站还成功帮助了一位走失17年的男子找到了家人。
2024年11月中旬,郑先生在广州市南沙区某高速桥底被发现。因自言自语、精神恍惚,且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身份信息与亲友联系方式,郑先生被民警护送至精神病院。市区分站工作人员立即为他寻找亲人朋友,但因郑先生精神状态不佳,始终无法获得更多信息。工作人员又利用人脸识别比对、推送寻亲信息至各大媒体等方法,结果还是石沉大海。
市区分站工作人员仍未气馁灰心。市区分站“羊城慧寻”寻亲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借助寻亲服务公益联盟力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郑先生寻亲案例,特地邀请“口音识别、乡音甄别”技术翘楚——广州利富蜗牛公益团队参与寻亲工作。公益团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与其沟通交流,最终郑先生在果蔬类的“辣椒”发音引起了口音专家的注意,成为寻亲的一个新突破口。
公益联盟志愿者将“辣椒”音频发往全国各地口音志愿者群组,请各地志愿者线上辨别口音属地,最终锁定郑先生的“辣椒”口音属地为阳江市。在判断出郑先生的乡音疑似方向后,公益联盟运用各种网络媒体进行定向精准推送寻亲公告,当晚便成功对接上他的家属。
据家属介绍,郑先生由于智力障碍导致语言发育迟滞,自幼没有读过书,于2007年突然失踪。家人苦寻无果,不得不注销其户籍,至今已有17年。成功找回郑先生,为他的家庭与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年届九旬的家中父母仍思亲心切,期待他早日返乡、合家团聚。
1月8日,在市区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郑先生成功返回阳江。漂泊在外的他,终于能和家人一起吃上团圆饭,开始新生活。
创新发展:打造“羊城暖湾”社区服务驿站
为更好地服务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创新打造了“羊城暖湾”社区服务驿站。首批11个驿站已正式授牌,它们将为求助人员提供临时休息场所和基本饮食等过渡性救助服务。
同时,救助站还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培训就业基地、受助人员安置康复基地等,旨在帮助受助人员重新融入社会。通过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流浪人员打造一个温暖的港湾。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流浪人员救助工作,共同为这个城市的温度贡献一份力量。如果你在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流浪人员,请及时联系广州市救助管理站,让我们携手为他们点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