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炮伤眼事件频发,家长该如何保护孩子?
摔炮伤眼事件频发,家长该如何保护孩子?
“啪!”一声巨响,一个原本欢乐的春节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近日,一名小女孩在玩耍摔炮时不幸被炸伤眼睛,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儿童安全警钟,也让家长们不禁思考:摔炮,这个看似简单的“玩具”,究竟该不该让孩子接触?
近年来,摔炮伤人事件屡见不鲜。2025年春节期间,四川成都一名女子误将包装酷似奶糖的摔炮放入口中,导致口腔被炸伤。无独有偶,河南周口一名一岁多的幼儿在玩耍时,也将摔炮放入口中,所幸未造成严重后果。这些事件不仅暴露了摔炮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引发了人们对儿童安全问题的深思。
摔炮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赤磷和硝酸银等敏感物质,极易因碰撞或挤压引发爆炸。其威力虽小,但对儿童来说却足以造成严重伤害。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外科的接诊数据显示,摔炮炸伤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烟花爆竹致伤类型。儿童在玩耍时,往往因为好奇和缺乏安全意识,将摔炮直接抛向他人,或将摔炮放入口中,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面对摔炮带来的安全隐患,家长们应该如何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呢?
首先,选购环节至关重要。家长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烟花爆竹,确保产品质量可靠。同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警示语,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无证摊点或骑车兜售的摔炮,这些产品往往存在质量隐患。
其次,存放环节也不容忽视。摔炮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家长要确保儿童无法轻易接触到摔炮,避免因好奇而私自玩耍。同时,要教育孩子认识摔炮的危险性,让他们明白这不是普通的玩具,不能随意触碰。
在使用环节,家长的监管尤为重要。儿童在玩耍摔炮时,必须在成人监护下进行。家长要教导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将摔炮抛向他人或放入嘴中。同时,要选择宽敞安全的场地,远离人群和易燃物品。如果遇到“哑炮”,切勿立即上前查看,以免发生意外。
一旦发生摔炮伤人事件,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如果皮肤被炸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创面,减轻疼痛和热损伤。对于眼部伤害,切勿揉眼或用水冲洗,应用干净纱布遮住受伤部位,及时就医。在处理伤口时,不要随意涂抹酱油、醋或牙膏等,这些土方法可能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摔炮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受到国家严格管控。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或处置爆炸性物品(包括摔炮)将面临5至15日拘留,情节严重的拘留时间延长至10至15日。因此,家长在选购和使用摔炮时,不仅要考虑安全问题,还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摔炮伤眼事件频发,再次提醒我们:安全无小事,防范胜于治疗。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孩子免受伤害。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正确选购和使用摔炮,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