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专家揭秘:宝宝咳嗽用药五大误区
同济专家揭秘:宝宝咳嗽用药五大误区
“孩子一咳嗽就用药?当心这些用药误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黄国华提醒广大家长,在儿童咳嗽的治疗中,存在诸多用药误区,这些错误做法不仅不能有效缓解症状,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误区一:一咳嗽就吃药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咳嗽,就立刻找药给孩子吃,生怕咳嗽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然而,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咳嗽的生理意义。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通过咳嗽,可以将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排出体外,减少呼吸道内病菌数量,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黄国华医生解释道。如果咳嗽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无需急于用药。盲目用药,尤其是滥用抗生素,不仅没有疗效,还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耐药性。
误区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它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是无效的。”黄国华医生强调。儿童咳嗽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即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误区三:随意使用镇咳药
“儿童应慎用镇咳药,尤其是中枢性镇咳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主任杨光指出。镇咳药虽然能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可能掩盖病情,甚至诱发其他病症。例如,如果孩子有痰液,使用镇咳药会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无法顺利排出,可能引发呼吸困难或窒息。此外,镇咳药还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
误区四:成人药减量给孩子用
有些家长为了图方便,直接将成人药物减量给孩子服用。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
“儿童用药应该选择儿童专用剂型,严格按照体重或年龄计算剂量,不能简单地将成人药物减量使用。”黄国华医生提醒。
误区五:盲目使用止咳药
市面上的止咳药种类繁多,有些家长在孩子咳嗽时,会自行购买止咳糖浆或其他止咳药给孩子服用。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风险,因为咳嗽有多种类型,如热咳、寒咳、伤风咳嗽等,止咳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症下药,无法达到止咳效果。
“如果需要使用止咳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注意选择不含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等成瘾性成分的药物。”专家建议。
专家提醒,当孩子出现咳嗽时,家长应该先观察咳嗽的性质、伴随症状以及持续时间,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同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不要盲目相信“咳嗽马上停”“立竿见影”等宣传,更不要随意使用偏方或未经证实的药物。
“科学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关键,家长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用药安全意识,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黄国华医生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