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遗址:抗战精神的永恒丰碑
昆仑关遗址:抗战精神的永恒丰碑
1939年12月,广西昆仑关。在这座被誉为“南方天险”的关隘,一场决定中国西南命运的战役正在上演。中国军队在白崇禧和杜聿明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经过25天的激战,中国军队成功固守昆仑关,重创日军,取得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如今,80多年过去了,昆仑关战役遗址已成为一座见证历史的纪念馆,向世人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历史的见证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是广西首家抗战专题博物馆,馆体建筑由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长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先生设计。博物馆于2008年建成开放,2015年推出“血色雄关民族魂”专题展,展览汇集了海峡两岸的珍贵抗战史料和文物。
博物馆基本陈列分为五个部分:序厅、中国抗战、昆仑关战役、广西与抗战、缅怀英烈。展览通过近1000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30多分钟的真实历史影像,生动再现了中国抗战、昆仑关战役及广西与抗战的历史。
珍贵文物:历史的见证者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件件珍贵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这里有白崇禧将军使用过的望远镜,有杜聿明将军的军服,还有中村正雄少将的指挥刀。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军人英勇抗战的象征。
教育基地:传承抗战精神
昆仑关战役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博物馆已累计接待中外观众400余万人次。每年的国家公祭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缅怀死难同胞和抗战英烈。
博物馆还通过公益研学课堂、专题电影展播、主题展览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202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就组织了悼念仪式、公益研学课堂、电影展播和专题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教育和引导公众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结语: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昆仑关战役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