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专家支招:冬季如何防治脚部冻疮?
黄浦区专家支招:冬季如何防治脚部冻疮?
随着蛇年首场寒潮来袭,上海迎来入冬以来最低气温。据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此次寒潮将导致市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至零下3℃,郊区最低气温更是低至零下8℃至零下5℃,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严重冰冻。在这样的寒冷天气下,如何预防和治疗冻疮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冻疮的成因与症状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由寒冷潮湿或寒暖急变引起。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皮肤小动脉会发生收缩,导致静脉淤血和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引发冻疮。冻疮常见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足缘、耳廓、面颊等暴露部位,表现为红斑、肿胀,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疡,伴有瘙痒和疼痛。
专家建议:科学防治冻疮
针对冻疮的防治,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孟凡通过动画科普形式,为市民提供了专业建议。孟医生强调,预防冻疮的关键在于保暖和促进血液循环。
保暖措施:外出时应佩戴面罩、手套、围巾和耳罩等,尽量减少在湿冷环境中暴露的时间。避免穿着过紧的衣裤、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适度运动: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手,提高皮肤对寒冷的耐受能力。
皮肤护理:及时擦干皮肤,外涂维生素E、甘油类护肤品,保持皮肤滋润。对于易患冻疮的部位,可使用冻疮膏(含樟脑、硼酸等成分)进行预防。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对于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雷诺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冻疮的治疗与护理
如果已经出现冻疮,应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可使用外用药膏如维生素E乳、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等。若冻疮破溃,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抗菌药膏防止感染。在医生指导下,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缓解瘙痒。
物理疗法:红外线照射等专业手段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中医治疗:内治法可使用当归四逆汤等中药调理气血;外洗法可将桂枝、艾叶、红花等药材煎煮后浸泡患处;生姜摩擦法可用烤热的生姜片擦拭患处至发热。
日常护理:避免用热水浸泡或近火烘烤,应选择与体温相当的温水缓慢浸泡,逐渐升温。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潮湿。
特别提醒
- 冻疮易复发,尤其是曾经发生过冻疮的部位,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已受损,更需加强预防。
- 如果冻疮持续不愈或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女性、体重过轻者、生活在湿冷地区的人以及患有某些医疗状况(如雷诺现象、结缔组织病)的人更容易患冻疮,需格外注意防护。
随着寒冷天气的持续,冻疮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冻疮的发生,保障皮肤健康。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素质,也是预防冻疮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