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揭秘:长期缺水竟有这些危害!
柳叶刀子刊揭秘:长期缺水竟有这些危害!
2023年1月,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研究震惊了全球医学界:长期缺水竟然会显著增加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心力衰竭、痴呆症、糖尿病等。这项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团队完成的研究,首次揭示了长期缺水对人类健康的深远影响。
这项研究发现,血清钠水平是衡量体内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当血清钠水平超过142 mmol/l时,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39%,比实际年龄看上去更老的几率高出50%,而血清钠水平超过144 mmol/l时,过早死亡的风险会增加21%。这一发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期缺水,正在悄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长期缺水的危害
长期缺水对身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柳叶刀子刊研究中提到的心力衰竭、痴呆症和糖尿病风险增加外,缺水还会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认知功能下降:研究显示,每日饮水不足(尤其是低于500毫升)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的认知障碍风险。当身体丢失体重2%或更多的水时,视觉追踪能力、短期记忆能力和注意力都会下降。
便秘和肾结石:缺水会导致大便干燥、尿液浓缩,从而诱发便秘和肾结石。
痛风风险升高:水分摄入不足会影响尿酸排泄,增加痛风的可能性。
血栓风险: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减慢,提高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风险。
关节疼痛:软骨组织因缺水变弱,可能加重关节不适。
癌症风险:研究表明,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低某些类型癌症(如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生率。
为什么缺水如此危险?
要理解缺水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水不仅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成年人体内水分占体重的60%,婴幼儿体内水分含量可以高达70%以上),还参与人体绝大多数代谢活动,帮助维持体温调节系统的稳定,保持皮肤和黏膜的滋润状态。
当身体缺水时,各项生理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缺水会影响人体电解质平衡,导致电解质代谢紊乱,影响心血管、神经系统功能,严重者甚至会昏迷。此外,缺水还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大脑健康。
如何避免长期缺水?
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根据日本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女性每天最佳饮水量为3000-3300毫升,男性为3500-3700毫升。如果以常见的500毫升水杯来计算,女性每天至少需要饮用6杯水,男性则需要7杯。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为感到口渴时,人体缺水程度已经在1%-2%了。建议大家养成随时喝、少量多次的习惯,在口渴前喝水,避免影响健康。
多样化水源: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通过喝柠檬水、薄荷水等方式增加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和酒精性饮料。
合理安排饮水时间:餐前喝水能控制食欲,睡前适量喝水能预防夜间心梗、心绞痛、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驳斥错误的饮水观念
“水中毒”:确实存在,但很难发生。水中毒是指短时间喝水量超过了肾脏代谢能力,导致体液浓度降低,血浆钠离子浓度减少。通常仅在有肾脏疾病、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人群中可见。
“喝碱性水能调节身体酸碱度”:这是谣言。正常健康人体有自己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不会因为喝点“碱性水”就被“调节”。
“起床喝蜂蜜水、淡盐水更好”:假的,温开水最好。蜂蜜水并不能通便,还额外多摄入糖分;淡盐水并不杀菌,还可能升高血压。
“喝运动饮料比喝白开水好”:不一定,通常不是。运动饮料中常会添加一些糖分和矿物盐,这对于运动量很大、短时间内出汗多,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都比较严重的人来说,是有必要的。但对一般人,如果运动量没有那么大,就没必要喝运动饮料,不仅贵,还增加热量摄入。
“饭前喝水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因人而异。没胃病的人饭前喝水不仅不影响消化,反而滋润胃肠道,且有助于减肥,利大于弊。但如果已经有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就不要饭前喝水,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或加重症状。
水是生命之源,科学饮水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