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户外运动,这些安全小贴士你get了吗?
冬季户外运动,这些安全小贴士你get了吗?
随着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盛大开幕,冰雪运动的热情正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升温。然而,冬季户外运动虽然能强身健体、磨炼意志,但也伴随着独特的风险。从寒冷天气下的身体反应到运动装备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运动的安全性和效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寒冷的冬天里安全地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冬季户外运动的特殊风险
冬季户外运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低温环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刘阳指出,冬季天气寒冷,错误的锻炼方式潜藏着健康危机。人体在低温环境下,肌肉和关节容易僵硬,心血管负担加重,这增加了运动损伤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此外,冬季户外运动还可能遇到以下风险:
- 冻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皮肤和组织可能被冻伤。
- 滑倒摔伤:冰雪覆盖的地面湿滑,容易导致摔倒,造成骨折或扭伤。
- 呼吸系统刺激:冷空气直接吸入肺部,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或哮喘。
安全准备要点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冬季适合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刘阳建议,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快走、慢跑、骑行等户外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雪上运动以及力量训练、游泳、瑜伽等室内项目,也适合在冬季开展。
充分的装备准备
- 专业运动装备:滑雪时,一定要佩戴头盔、护目镜、手套以及护膝等保护装备;而登山则需要合适的登山鞋或运动鞋,以及登山杖。
- 保暖衣物:选择排汗速干材质的保暖衣物,避免棉质衣物,因为一旦出汗湿掉后容易导致体温下降。
- 防滑设备:在冰雪路面上运动时,应选择带有防滑颗粒的鞋子,必要时使用冰爪等辅助设备。
做好热身运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姜宇强调,冬季气温低,人体肌肉和关节容易僵硬,健身前应热身10至15分钟,以提高体温、增强血液循环,减少受伤风险。
合理规划路线
提前了解运动路线,选择正规的滑雪场和登山路线,避免随意“滑野雪”或“爬野山”。这些未经验证的场所不仅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可能在气候和环境上构成隐患。
关注天气变化
户外活动前,一定要查看天气预报,了解温度、风速、降雪等信息。如果天气条件恶劣,应取消或改期活动。
应急处理方法
受伤后的正确处理
如果在运动中不幸受伤,应立即停止运动。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 骨折或扭伤:保持伤处静止,用夹板或木板固定,及时就医。
- 开放性伤口:用干净纱布或衣物简单包扎压迫止血。
- 呼吸困难:保持半卧位或坐位,使呼吸道通畅,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保持体温
运动结束后,应及时更换干燥衣物,避免汗水冷却导致体温下降。如果在户外遇到极端寒冷天气,应立即寻找避难所,保持身体干燥,使用反光材料做成的保温毯包裹身体,以保持体温。
合理补充能量
运动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但避免大量饮水。运动后应及时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帮助肌肉恢复和重建。
冬季户外运动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采取科学的运动方式,就能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让我们一起在寒冷的冬天里,安全地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