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潮汕饮食8个“暗号”,最会吃的人才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潮汕饮食8个“暗号”,最会吃的人才懂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8164913_121948403

潮汕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本文将为您介绍潮汕饮食中的8个特色词汇,这些词汇不仅体现了潮汕饮食的独特魅力,更折射出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打冷:潮式快餐的智慧

“打冷”是潮州大排档经营的大众化冷盘熟食,不同于高档筵席,多为乡土菜式。卤水类、鱼饭类、腌制品和熟食类等,以明档方式摆放,顾客无需询问,直接点选即可。这种便捷的用餐方式,体现了潮汕饮食文化的智慧。


香港美食家蔡澜(中)在汕头最华丽的宵夜摊档——富苑夜糜

朥粕:猪油渣的妙用

朥粕即猪油渣,潮州菜极其看重猪朥的香味,传统潮式茶食多以厚朥和多糖为特色。猪朥用多了,朥粕自然也不会少。虽说是糟粕,但扔掉太可惜了,那么跟猪朥一起用来炒菜吧,于是有了“朥粕炒芥蓝”、“朥粕炒厚合(君达菜)”等潮菜名肴。只要是会吸油的蔬菜,像番薯叶、春菜、苋菜等,用朥粕同炒,准会产生特别的肥香。


朥粕

赛大猪:祈福仪式的传承

赛大猪是潮汕民间游神赛会的一种,流行于澄海冠山、汕头渔洲等乡村。做法是将宰杀好的生猪、生羊一字摆开祭祀,让神评比;谁家的猪羊最肥最大,谁家就能够得到神最大的赐福。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赛大猪祈丰年属于一种集体性的许愿行为,是人与神的交易,在这过程中,神的灵验转变成可以用钱物衡量的商品。


赛大猪

油泡:烹饪技艺的精髓

潮菜的油泡相当于粤菜(广府菜)的拉油炒,简单说就是将食物泡油后再翻炒调味的方法。以潮菜名肴“油泡鲜鱿”来说,做法一是要将鲜鱿刻上麦穗刀花并用湿生粉拌匀;二是将蒜茸用油炸至金黄后盛起,与辣椒末、鱼露、味精、麻油、生粉一起用水开匀成碗芡候用;三是将鲜鱿在热油中泡至八成熟,倒出滤油;四是重新落鼎,加入少量绍酒并用调好的碗芡炒匀后装盘。


油泡

笋稚:竹笋的品质追求

潮州话“笋稚”本义是指幼嫩的竹笋,也即“稚笋”,引申义却可以用来形容年少貌美、颀长白皙的女子,比如潮汕俗语“块笋稚死”,就含有“这个小妮真漂亮”的意思。在这种比喻用法中,“笋稚”一方面是借用初生竹笋挺拔的形态,来表达“婷立”和“娇嫩”的意义,另一方面用幼笋“稚质”和“稚秀”的特点来形容年轻女子的美貌秀丽。

因为方言俗语经常提到稚笋,潮汕人对笋的品质特别苛求。按潮汕的竹笋品种多为俗称大绿竹的麻竹,夏秋盛产时有三五斤一个的大肥笋,笋径达一掌余长,吃起来就像梨子,一点儿渣都没有。用这种笋做菜,即使是清水煮熟都好吃,但潮汕人仍然会有很多讲究。比如强调笋丝一定要手工刀切口感才脆嫩,如果是做笋朥,则除了笋粒的刀法,连配料都要讲究。这笋朥馅料的固定配方是:竹笋、虾米、猪肉和香菇四种,少一样都不行。因为用料昂贵,过去一般平民百姓不易吃到,因而还流传有“乞食婆想食笋朥”这样的俗语。


笋稚

物食:零食的讲究

潮州方言的“物食”专指零食。无论是街边叫卖的各式小吃、油炸豆干、冒着热气的无米朥、手捏糖人,还是家里铁罐内的饼干和凉果、摆放在桌子上的潮州柑等等,只要是在正餐之外被用来充饥享用的食物,都被称为“物食”。


物食

将物食与小吃和茶食比较是很有趣的。小吃同样是指正餐之外的食物,故又叫点心。小吃通常是一个地方饮食文明的表现,与当地的气候、物产和习俗分不开。在潮汕,各县各乡几乎都存在一些特色小吃,像潮阳的鲎朥、普宁的薯粉豆干和澄海的猪头粽等。如果一定要区分,大概可将小吃看成是大人的点心,将物食当做小孩的零食吧。

茶食又叫茶点,潮汕称为茶配。按潮汕的茶配,大概可分为糖饼和蜜饯两大类,驰名的糖饼品种有老婆饼、腐乳饼、糖葱薄饼、束砂(糖花生)等,出名的蜜饯品种则有柑饼、老香黄、冬瓜册、山枣糕等。潮汕的茶配很早就行销上海和京、津各地,曾被京剧大师梅兰芳称为“茶食泰斗”。

食床:餐桌的古意

潮汕人床桌不分,将饭桌称食床,将书桌称写字床,将乒乓台称乒乓床。这种看似混乱的叫法其实源于唐宋时期的习俗和语言。大约在唐宋时期,中国人通过模仿“胡床”,也即马背用的折叠坐具发明了椅子,起居习惯从原来的席地而坐改变为垂足而坐。床桌正是随着坐具的出现而产生的,当时凡下有足撑,上有面板,不论睡坐置物,均称作床,如北宋刘攽《中山诗话》:“政事堂有黑漆大饭床,长五六尺许。”李白诗歌名篇《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大概也应该是院子里放置了食物的食床而非屋子里睡觉的眠床,否则就难以一抬头(举头)就看见明月,从而思念起故乡来。


食床

瑞典的汉学家高本汉曾经说过:“汕头话是现今中国方言中最远古、最特殊的。”潮州话不但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也是古代食俗的活化石。每年正月初七,潮州人每家每户都要煮来吃食的“七样羹”,也是源于晋代河南中州的习俗:据梁代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所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你看连菜名都一成不变地保留了下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