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馆镇馆之宝:东吴青釉羽人纹釉下彩盘口壶
六朝博物馆镇馆之宝:东吴青釉羽人纹釉下彩盘口壶
在南京六朝博物馆的展厅中,一件出土于南京雨花台区长岗村五号墓的东吴青釉羽人纹釉下彩盘口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高32.1厘米、口径12.6厘米、底径13.6厘米的盘口壶,不仅是六朝时期瓷器工艺的杰出代表,更是一件融合了道教与佛教文化元素的艺术珍品。
这件盘口壶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精美的釉下彩装饰。壶身通体绘制的纹饰,笔墨流畅,气韵生动,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件文物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釉下彩绘工艺始于唐代的传统认识,将釉下彩工艺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
壶身的装饰图案丰富而神秘,充满了六朝时期的宗教文化气息。壶盖上的鸟形纽两侧饰有柿蒂纹,盖面上绘有两只相对起舞的神禽,它们人首鸟身,头戴双角,围绕一株仙草翩翩起舞。这种神禽形象在道教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象征着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壶颈部绘有七只异兽,其中两只并列,其余几只之间皆有形状相似的半身异兽图像。这些异兽面部轮廓稍圆,头似虎,颈后有飘拂的鬃毛,身体柔韧雄健,展现出刚强勇猛的气质。
壶肩部装饰有三组贴塑:四个等距分布的衔环铺首,两尊佛像,以及一对双首连体的比翼鸟。佛像螺髻,结跏趺坐在双狮莲花座上,面部轮廓瘦骨清相,唇上还用彩笔描画了八字胡。双首连体鸟的形象似孔雀,二鸟首自然分开,每只鸟首上仅有一只眼睛且较突出,口衔一物,身躯连为一体,翼伸张,足屹立,作俯栖状。
壶腹部绘有两排持节羽人,上排十一人,下排为十人,高低交错,两两相对,空隙处点缀着仙草和云气纹。羽人身体极瘦,背脊生毛,头有双角,腹部纤细,双手持节。羽人文化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山海经》中的记载,象征着古人对飞翔和长生不老的向往。
这件东吴青釉羽人纹釉下彩盘口壶,不仅展示了六朝时期高超的制陶工艺,更反映了当时道教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它不仅是六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研究六朝时期宗教文化、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