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作者马伯庸: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
《长安十二时辰》作者马伯庸: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
近年来,历史小说作家马伯庸凭借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功底,成为备受读者追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长安十二时辰》不仅在文学界获得好评,还被改编成热门电视剧,掀起了一股“长安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伯庸的创作世界,看看这位历史小说大师是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的。
从小人物视角切入历史
马伯庸的历史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视角——关注历史中的小人物。在他看来,历史的真正主角不是帝王将相,而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他没有聚焦于唐玄宗或杨贵妃,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死囚张小敬和小吏李必。通过这两个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长安城在危机中的众生百态。正如马伯庸所说:“我们看到的历史的真正的主角,并不是那些名将、谋士、王侯们,而是这些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人,他们的需求最后会形成历史趋势。”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
在历史小说创作中,如何平衡史实与虚构是一个永恒的难题。马伯庸提出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大事不虚”意味着不能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基本走向。比如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故事发生在天宝三载上元节这一天,这是历史上确有记载的时间点。而“小事不拘”则允许作者在细节上进行合理想象。马伯庸会虚构一些小人物的故事,但这些故事都严格遵循当时的历史逻辑和社会规则。
通过细节展现历史质感
马伯庸非常注重细节描写,特别是与食物相关的细节。他认为,细节是展现历史质感的关键。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他详细描述了长安城的市井生活、节日氛围,甚至具体到人物吃的食物,这些细节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保持轻松心态,将写作视为副业
对于有志于写作的年轻人,马伯庸给出了一个看似“反直觉”的建议:先找份工作,不要急于将写作作为主业。他认为,写作应该是一种副业,一种调剂。只有在轻松、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多积累人生阅历
马伯庸强调,人生阅历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他建议年轻人多出去走走,多与人交流,甚至在工作中积极与同事沟通。这些经历都会成为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
最后,马伯庸认为,对生活的好奇心是作家最重要的素质。只有保持好奇,才能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细节,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马伯庸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写作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正确的心态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希望这些经验能给正在写作或准备写作的你带来启发。记住,写作是一场马拉松,保持轻松的心态,享受创作的过程,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