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能做火遍江西的“四星望月”和拌粉!
在家也能做火遍江西的“四星望月”和拌粉!
在江西美食中,有两道菜堪称经典:一道是被誉为“赣菜十大名菜”之一的“四星望月”,另一道是江西人日常餐桌上的必备——江西拌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两道美食背后的故事和制作方法。
“四星望月”:一道承载红色记忆的客家名菜
“四星望月”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传统名菜,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这道菜因毛泽东同志而得名,背后有着一段动人的红色故事。
1929年4月,红四军从闽西回师赣南,分兵发动群众,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县的古龙岗,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排首次进入兴国县城,受到陈奇涵、胡灿等人的欢迎。当时,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出来,转战数月,风餐露宿,相当憔悴。于是,陈奇涵等人决定请毛泽东打个“牙祭”,吃一餐兴国客家的传统菜“蒸笼粉鱼”。这天晚上,毛泽东在桌边坐定,见桌上油炸花生米、竹笋炒肉和炒鸡蛋等四碟小菜围着一个大小尺余的竹蒸笼,颇感诧异。揭开笼盖一看,才明白原来是一道菜,他夹块鱼片一尝,又鲜又辣又香,颇合他的嗜辣口味,不由得兴致勃勃地吃起来。毛泽东吃了一阵,撇下筷子,问道:“这菜叫个么子名字?”胡灿说:“家乡菜,没啥名字,就叫粉蒸鱼。”陈奇涵笑着说:“在皇宫什么菜都有一个漂亮名字,今天这道菜,毛委员您看叫什么名呢?”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说:“是该有个名字才好,孔子曰‘名正言顺’嘛!”少顷,他用手中竹筷指着蒸笼比划着,饶有风趣地说:“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又指着四个盘子说:“这是四个星星啰!四个小盘子围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毛泽东不愧为诗人、政治家,起个菜名,都赋予美丽浪漫的色彩、严肃而深刻的内涵。从此,兴国县这道客家风味菜载入了中国名菜谱,还走上了中南海的国宴席。
这道菜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
- 选用新鲜的鱼,切成薄片,拌上精制薯粉待用
- 在竹蒸笼里垫上几片青菜叶,再铺上粉干和芋片
- 大火蒸熟后,再将鱼片铺面,浇上一层辣椒、生姜、芝麻擂成的糊汁
- 盖好,旺火蒸8分钟,即可起锅上桌
笼盖一揭,热气腾腾,浓烈香味、辣味扑鼻而来,使人口舌生津、食欲顿开。这道菜不仅味道鲜美,更承载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内涵,是革命年代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
江西拌粉: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家乡味道
如果说“四星望月”是宴席上的主角,那么江西拌粉就是江西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这道看似简单的美食,却蕴含着江西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江西拌粉的主要食材是米粉,制作方法简单却美味可口:
- 将米粉煮至夹断,用清水清洗干净,晾干
- 煎蛋,再放入小米辣、蒜末、干辣椒一起炒香
- 加开水,加酱油、生抽、盐调味
- 加入瘦肉,煮1-2分钟后放入米粉
- 加入十三香调味,放青菜翻拌均匀,最后撒上葱花出锅
江西拌粉的美味秘诀在于:
- 米粉的选择:要选用优质米粉,口感爽滑有弹性
- 配料的搭配:鸡蛋、辣椒、蒜末等配料缺一不可
- 调味的平衡:酱油、生抽、盐的比例要恰到好处
一碗热腾腾的江西拌粉,不仅能满足你的味蕾,更能让你感受到江西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传承与创新:两道美食的文化价值
“四星望月”和江西拌粉,一为宴席名菜,一为日常美食,它们共同展现了江西美食文化的魅力。前者承载着红色记忆,是革命年代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后者则体现了江西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无论是宴请宾客还是日常用餐,这两道美食都能让你感受到江西独特的饮食文化。如果你也想在家尝试制作这些美食,不妨按照上述步骤一试身手,相信你一定能做出地道的江西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