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焦虑症:症状、成因与治疗方法全解析
广泛性焦虑症:症状、成因与治疗方法全解析
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患者会长期处于过度担忧和紧张的状态。本文将从症状、成因、诊断到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是患者大部分时间对各方面的事情均有难以控制的忧虑。
生理症状
出现肌肉紧张、失眠、多汗、心跳、容易疲倦等状况。
情绪或认知
感到精神紧张、难以集中、易发脾气、终日不能静止等等。
其他症状
忧虑再次发作而情绪低落、自信心下降、担心发作的后遗症等等。
社交焦虑症发作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没有大多没有预兆,而且可能会发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
广泛性焦虑症有多普遍?
资料显示,本港16至75岁的华裔人士的广泛性焦虑症一星期加权患病率约为4.2%,可说是相当普遍。
广泛性焦虑症有哪些成因?
广泛性焦虑症的成因有很多,与其他的情绪病大致相同,包括外在压力、遗传、突发事件引发等等。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由于脑部传递物质失去平衡而导致病发为生理基础因素,而环境压力及认知模式则是常见的诱发及深化病因。一个人的思想模式会直接影响情绪,进而影响行为,而身体亦会随之产生变化。
举个例子说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思想行为模式。
客观事件:女儿在外国读书,快会回港度假。
负面主观思想出现为,如果女儿回来后,经常去夜街,那一定睡得不好,睡得不好一定会容易病。
于是,病者的情绪反应变成:焦虑、紧张、烦躁;身体反应出现为:失眠、肌肉紧张;由于太担心,所以对生活的事物都提不起劲去享受。
结果就是对日常琐事都过分担忧,以致不能集中精神,亦不能享受生活。
这个例子展示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如何运作,以及他们对特定情境产生恐惧的过程。这种负面思想和恐惧反应的循环可能逐渐加深,导致广泛性焦虑症持续存在及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如何诊断广泛性焦虑症?
情绪病不能与其他病症一样,透过医学化验或电脑扫描等方法进行诊断检查。医生会透过询问病史和心理评估工具为患者评估心理状况。需要时会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症状由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失调或心脏病等引起。
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患上广泛性焦虑症,可以先进行广泛性焦虑症评估,了解患病的风险。
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血清素调节剂 SSRI为广泛性焦虑症的一线处方药物,可以有效调节脑部血清素及其他化学传递物质,缓解社交焦虑症的症状。由于此类药物一般需要服用4至6星期才见成效,医生或会同时处方短期服用及低剂量的镇静剂,暂时缓解病情。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如何管理和控制焦虑和恐惧,从而减轻社交焦虑症的症状。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能增加患者对社交焦虑症的了解、认识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学习放松心情及控制呼吸。
参考资料:
资料来源:浅谈焦虑症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