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大米蒸煮中的科学奥秘:淀粉糊化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大米蒸煮中的科学奥秘:淀粉糊化的秘密

引用
36氪
9
来源
1.
https://36kr.com/p/3051523278326407
2.
https://sspai.com/post/91338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05A09M4A00
4.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01/doc-incxxsms6652698.shtml
5.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40118
6.
https://www.spgykj.com/article/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90033
7.
http://www.fangrui17.com/productshow_104.html
8.
http://www.news.cn/food/20240229/97ce85b5ebc741bf951e94086d2842cf/c.html
9.
https://www.amano-enzyme.com/cn/application/food/rice/

一碗香喷喷的米饭,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的科学原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淀粉糊化过程,它直接影响着米饭的口感和品质。最近的研究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看似平常却充满科学魅力的现象。

01

什么是淀粉糊化?

淀粉是大米的主要成分,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在生米中,淀粉以颗粒状存在,结构紧密。当我们把米放入水中加热时,水分子开始渗透进淀粉颗粒,使其膨胀。当温度达到50-80摄氏度时,淀粉颗粒的结构开始崩溃,淀粉分子释放出来,这个过程就叫做糊化。

糊化过程不仅改变了淀粉的物理结构,还影响了它的化学性质。糊化后的淀粉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这也是为什么煮熟的米饭比生米更容易消化的原因。

02

糊化程度如何影响米饭口感?

糊化程度决定了米饭的口感。如果糊化不足,米饭会显得硬邦邦的,甚至夹生;如果糊化过度,米饭又会变得过于软烂,失去弹性。理想的糊化程度能让米饭粒粒分明,又不失柔软。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也会影响米饭的口感。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如籼米)煮熟后粒粒分明,适合做炒饭;而支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如糯米)则更加软糯,适合做糕点。

03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陕西师范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大米的品质。过去几十年间,我国优质大米率每十年平均下降1.45%。夜间温度升高是导致大米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夜间温度超过18摄氏度时,优质大米率会显著下降。

高温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淀粉积累过程。温度升高会抑制光合作用效率,减少籽粒中的淀粉积累。同时,高温还降低了大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淀粉粒的平均粒径,使大米变得更脆弱,容易在加工和碾磨过程中受损。

04

科学家的应对之道

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应对。例如,有研究团队尝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水稻品种。他们通过修改液泡质子转位焦磷酸酶(V-PPase)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成功降低了垩白度,改善了大米品质。

了解淀粉糊化的科学原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烹饪技巧,还能让我们对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下次当你端起一碗热腾腾的米饭时,不妨想想这背后复杂的科学原理,也许你会对这看似平常的一餐有更深的感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