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秦始皇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秦始皇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的前世今生

引用
网易
12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5JLFB405438PKW.html
2.
https://www.sohu.com/a/830169270_121106854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5A06HQV00
4.
https://m2.allhistory.com/ah/article/607e9b8c36a08415ff4d06ca
5.
https://www.sohu.com/a/759911237_121289236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5%9F%8E/14251
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06/c442005-40229569.html
8.
https://news.bjd.com.cn/2024/11/20/10976683.shtml
9.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40410878-1.htm
10.
https://zhsxts.cn/sublib.jspx?libId=46&cid=2762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02/15/78641785_1122152874.shtml
12.
https://www.gstv.com.cn/kgs/02227C7FA9284CACAEA3C7139A52FBB2.jhtml

在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的梁武帝村,一条宽达50米、绵延736公里的古代道路遗址静静地横卧于黄土高原之上。这条被誉为“世界公路鼻祖”的秦直道,是秦始皇时期为加强北方防御力量、快速沟通中央和边疆而修建的军事道路。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更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古代工程奇迹。

01

穿越千年的军事要道

秦直道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12年,由大将蒙恬监工,动用了30万民夫,历时两年完成。这条道路南起咸阳附近的云阳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全程约736公里,穿越14个县。据《史记》记载:“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汉书》则描述道:“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秦直道的工程设计极为科学。路面最宽处达60米,一般宽度为20米,路基使用夹细沙的混合土,经夯打后用20-30厘米的礓石加固。中间高两边低的设计便于排水,每3丈(约7米)栽种树木1棵。这种设计不仅保证了道路的稳固耐用,还体现了古人对生态环境的考量。

02

神秘的“不长草”之谜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条历经2000多年风雨的道路,至今仍保持着惊人的完好状态。特别是在陕西甘泉县境内的方家河秦直道遗迹,跨河引桥桥墩依然存在,夯土层十分清晰。更令人惊叹的是,秦直道的路面上几乎不长草,这究竟是为什么?

专家研究发现,秦直道所使用的土壤经过了特殊处理,内部添加了烧制好的土壤,这使得道路的土壤变得更加坚实耐用,且不利于草木生长。另外,在土壤中还添加了盐碱,进一步压缩了野草的生长空间。因为西北地区的野草,并不适应盐碱地的生长环境。且秦直道贯穿的黄土高原和砂土地区较多,这些地区的土壤十分贫瘠且水分含量低,也不利于草木生长。

03

从军事要道到文化符号

秦直道的军事价值不言而喻。它在匈奴犯边的背景下,为了加强北方防御力量,快速沟通中央和边疆,而修建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虽然费人费力,但对后代影响极大。西汉时,汉武帝亦由直道北巡朔方,“冬十月,武帝巡边,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经千余里,威震匈奴”,汉军亦由驰道北出边塞,扫穴犁庭。司马迁更是作为随从亲身走了直道,所以《史记》的《秦始皇本纪》、《蒙恬列传》、《六国年表》、《匈奴列传》都有对直道的介绍,表现了太史公司马迁对秦朝这个伟大工程的感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秦直道逐渐失去了其军事功能,转而成为连接关中平原与北方河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直到清朝之前,秦直道仍在使用,清嘉庆年间的文献记载:“若夫南及临潼,北通庆阳,车马络绎,冠盖驰驱……”表明秦直道的荒用仅是近几百年的事。

04

文物保护的警示

近年来,秦直道遗址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2024年6月,最高检披露,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段长达3214.01米的秦直道遗址因煤矿开采而完全灭失。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广泛关注。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在全市警示教育会上强调,要深刻吸取文物损毁案件中暴露出的政治站位不高、保护意识淡薄、责任层层空转、作风不严不实、制度机制不健全等教训,坚决守牢文物安全底线。同时,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观念,动真碰硬整改问题,依法严厉打击损毁破坏文物违法犯罪。

秦直道作为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建设的杰出代表,不仅展现了秦朝时期的工程智慧,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邮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例证,更是我们了解秦朝时期社会生活、工程技术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宝贵资料。面对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它,让这段承载千年历史的“高速公路”继续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