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机器人秧歌:当AI遇上东北大秧歌
春晚机器人秧歌:当AI遇上东北大秧歌
“扶着点咱奶别摔了!”这句看似平常的提醒,却意外登上了微博热搜。原来,这不是普通的拜年场景,而是2025年春晚舞台上的一幕——一群身着红花袄、手握红手绢的机器人,正在跳着欢快的东北大秧歌。
这场名为《秧bot》的创意融合舞蹈,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杭州宇树科技和新疆艺术学院共同呈现。16个来自杭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福兮”,与16名真人舞蹈演员同台演出,带来了一场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科技赋能:机器人如何学会扭秧歌?
要让机器人跳出欢快的东北秧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杭州宇树科技的工程师们为这次表演开发了一套全新的AI算法,能够直接从视频中生成机器人的动作程序。
“我们特别准备了从视频直接生成动作程序的技术。每个舞蹈动作都可以逐帧分析,转化为机器人可执行的指令。”宇树科技工程师张阳光介绍道。
这些机器人拥有19个关节,为了完成转手绢等精细动作,每个手臂还额外增加了3个关节。通过AI驱动的全身运动控制技术,它们不仅能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还能“听懂”音乐,实时调整动作,确保与音乐节奏完美同步。
文化创新:传统秧歌的现代演绎
在音乐创作上,宜昌籍作曲家张渠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他将东北秧歌的经典旋律与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让传统乐器如唢呐、板胡的欢快节奏与电子音色相得益彰。
“在张渠的创作理念中,旋律是引发大众情感共鸣、激发听众兴趣、传承文化的关键。创作《秧Bot》时,他最先着手旋律部分,力求在凸显东北秧歌浓郁生活气息和地域风情的同时,创作出既好听又极具记忆点的旋律。”张渠说道。
观众反响:科技与文化的双重惊喜
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发了全网热议。“这批机器人一定来自东北”的调侃,展现了观众对节目幽默感的认可。而“机器人福兮为何不穿裤子”的话题更是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制作表情包,展现出对这个节目的喜爱。
国外媒体也对这一创新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科技时报”新闻网赞誉此表演为“令人惊叹的创新成果”,强调机器人在操纵手绢中展现的精准机械手臂动作,创造出一道视觉奇观,象征着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的完美融合。
未来展望:科技与文化的无限可能
这场《秧bot》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节目创新,更展现了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广阔前景。正如张艺谋导演所说:“这是一次科研攻关,更是一次艺术突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看到更多这样的跨界融合。科技不仅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还能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而这样的创新,无疑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